新能源汽车多久才能普及新能源汽车要多久才
2023年07月19日 雪梨资讯
新能源汽车多久才能普及(新能源汽车要多久才能普及)
1.新能源汽车[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多久才能普及[普及,指遍布,遍及於一般。]
时间会很长,普及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一个新产品能有代替旧产品的能力才是普及的开始,而普及完成需要一个替代过程,现在的话在汽车行业,这个过程不短于20年,而现在看,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无法达到燃油汽车的一半,要完成达到这一点,技术的发展可能需要超过10年以上的发展,而技术开发[开发,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拓;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后改良使其的成本能用于量产,还需要不少于5年,然后才能正式投入市场,这时候才开始计算普及时间,而当中又设计**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基础工程,时间不确定,乐观估算,性能源汽车的普及时间可能需要50年左右,而且是在现在的汽车新能源技术没有遇上瓶颈的情况下,说2020实在是乐观的可爱,而2025年也只是推出时间,还只是开始,不过以上只是按照现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估算,以后人类科技可能会有什么突飞猛进也难说,仅供参考。
2.新能源车什么时候能基本普及
本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首先,你说的这个基本普及没有量化的指标,暂且定为市售车辆的30%作为新能源车基本普及的标准,要达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这个估计比大多数喜欢吹牛的国内车厂和**官员说的时间都要长,因为,这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举个例子,上个月,GM volt的电池测试又发生爆炸,重伤一人,说明关键零部件[《零部件》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还是有很多很多隐患的,不要盲目听信国内车厂的领导们瞎忽悠,新能源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没有扎实的技术储备,没有长期的开发测试,没有关键零部件的性能突破,新能源汽车普及是要比想象的难的多。
最后补充一点,新能源车的种类有很多,请参考我对其他关于新能源汽车问题的回答,有些种类的新能源车,比如普锐斯那种中度混合,还有很多带启停系统的弱混车辆,其实也都是新能源车的一种,这类车辆的大规模上市,会让新能源车的比例大幅增加,这类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电动化的过渡产品,也是必经之路。
回答的条理可能不是很清晰,欢迎补充提问!
3.新能源车什么时候能基本普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能源的开发早已引起了全球汽车厂的注意,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委已达成共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再延长三年。而节能补贴细化、北京市私人购买纯电动车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等利好信息也被相继披露。随着政策的持续升温,一场来自**、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就此展开。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出台不光给行业带来一定的机遇,而且给上下游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的开发早已引起了全球汽车厂的注意,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
我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国企的汽车企业则更多的和政策保持着一致。在我国“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和2020年500万辆”的目标指导下,一些倚重**政策支持的企业势必要为此付出努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15年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品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骨干汽车企业应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力、发动机等主要总成与关键零部件研主导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锻压[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行业取得了较大进步。“十一五”期间,锻压行业产量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即使在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年,中国锻压行业也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多年来,锻压产业存在行业概念不清,学术概念与行业概念相混淆的现象。随着锻压产业的发展,锻压产业内行业概念越来越清晰,这是锻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工业发达国家,锻压产业是锻造、冲压、钣金和制作行业的总称。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可以这样理解,锻造就是将金属加热或不加热,在力的作用下成形的一种加工方法,俗称“打铁”。冲压与钣金是金属板材、管材和型材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冲压、钣金设备提供动力,借助模具控制坯料变形,使毛坯按照预期的要求成为产品零件的加工过程。钣金包括折、弯、剪、切、铆、冲等;冲压包括拉深、旋压、滚压、冲。冲压、钣金许多工艺重叠,没有明显而清晰的界限,是一对孪生兄弟。制作是利用设备和模具对型材和管材进行切割、弯曲等加工,从而获得一定形状零部件的加工过程。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