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堂会审指的是哪三堂不同历史时期有不
2023年11月24日 雪梨资讯
古代三堂会审指的是哪三堂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定义
对古代三堂会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传统剧目《玉堂春》有一出唱段,叫做《三堂会审》。说的是从良妓女苏三受人诬陷,被县官问成死罪,随后押解到太原,接受三堂会审。想不到的是主审官竟是旧时相好王金龙,这才洗刷冤屈。最后苏三和王金龙二人重结连理,皆大团圆。
除了《玉堂春》外,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重大案犯被“三堂会审”的情节。现代社会同古代社会天差地别,许多人看到“三堂会审”都是不明觉厉。只感觉到了三堂会审这个阶段一定事关重大,但要问“三堂”是哪三堂,肯定没几个人知道。
那三堂会审接受的都是些什么案件呢?归纳起来有这几类:
第一,大奸大佞案。
这些人当年都是皇帝身边红人,曾经他们权势熏天,人脉雄厚,政治资源盘根错节。想要把这些人定罪,最简单也最可靠的方式就是三法司部长亲自出马。明朝大太监刘瑾、魏忠贤和奸臣严嵩,最后都经历过三堂会审。
第二,造成重大后果的责任案件。
这些案件的嫌疑人虽然没有巨大的政治势力,但是案情复杂,造成的影响大,所以为了快速公平的结案,也需要三堂会审。明朝中叶,都察院左都御史马中锡在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有重大失误,贻误战机,被参劾之后三堂会审。
第三,谋反案。
专制时代罪莫过于谋反,任何人只要同谋反沾边不死也得掉层皮。明宣宗年间,陕西咸宁僧人李皋妖言惑众,纠集二十四个和尚谋反,一群和尚能成什么气候?还没动手就被一锅端了。但依然押送京城三堂会审。普通人想被三堂会审,恐怕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总的来说,古代的三堂会审管辖的都是处以流放、徒刑以上的重大案件。三法司联合办案体现了古朴的正义原则,防止了一家独大的司法漏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的司法制度无法古为今用,想要建立现代化的司法体系,还得多向其他国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