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减负提质

毛遂自荐里的毛遂最后是什么结局

2023年12月19日 雪梨资讯

毛遂自荐里的毛遂最后是什么结局?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此人前半生岌岌无名,后来为了自己的前程,决定拼一把,向平原君极力自荐,最终通过自己的能力解了平原君的难题,也因此得以受到器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印象最多止步于此,但是毛遂的一生却并没有这么短暂,很少有人关心他今后在赵国的日子,也几乎无人知道,他这一生的结局,竟然颇为惨淡。

战国时期,秦朝居于西部,与中原各个诸侯国来往不多,在其他国家眼里,秦人只不过是鲁莽之辈不值一提,但其实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个。

灭掉义渠国之后,秦国便开始了向东推进的宏图大业,首先就拿离秦国最近的魏国开刀。尚武之风盛行的秦军没费多少力气,就破了魏国多处城池占领全境,甚至直逼赵国首都邯郸,邯郸若破,那么整个赵国都将覆灭,不复从前。

赵王无法,只得派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救,毕竟如果赵国被攻破了,那么秦国南下攻楚也只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平原君接受赵王命令后,也颇为头疼。

毕竟楚国和赵国关系并没有之前那么融洽,加上楚王平常自视高人一等,态度傲居,因而此次出行的成功率他并不敢有十分把握。因而平原君想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出有能力的二十人,帮助自己前往楚国向楚王恳请发兵。

终于,楚王在毛遂的震慑以及条理清晰的阐释下被说服了,答应派兵支援赵国,毛遂也得以在回国之后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随后还被平原君举荐到赵王面前做了官员。当时赵国虽然逃过了秦国的雄兵,但是国内的气象也令人担忧,乱就乱在赵王选定继承人这件事上。

原本,赵王立了自己的大儿子赵佾为嗣子,这个大儿子虽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是为人敦实仁善,且明辨是非,因而如果他继承王位,赵国虽说不能重振雄风,但也起码不至于走上下坡路。

而二儿子赵偃虽然得到赵王的喜爱,但是为人奸诈阴险,且气量狭小。他看到没什么成就的大哥做了嗣子,心中嫉恨,因而找到了在父亲面前红极一时的毛遂,从暗处掌握了他的把柄,威胁他举荐自己做嗣子,然后使手段让赵佾的名声在父亲面前一落千丈。

毛遂无法,只得屈服于这位二王子,最终赵佾因为毛遂的计谋而失宠于赵王,被他派往秦国做了一名质子,赵偃也最终如愿以偿最终成为了新的赵王。

总结:赵偃上位后,不仅将廉颇和李牧等人逐渐边缘化,甚至还听信小人谗言,倚靠郭开这样的奸臣。在燕国前往赵国边境进犯之时,国内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得力干将,因而赵偃将毛遂任命为将军,派他前往带兵征讨燕国。

但是毛遂此人擅长外交口舌之辩,根本不是带兵的材料,最终被燕军大败,回国后也被赵偃一怒之下罢了官,回老家在岌岌无名中结束了一生。

化纤与纺织技术期刊

就业与保障杂志社

化工管理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