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宏观数据

产后吃燕窝有什么好处呢产后注意问题是哪些

2023年07月25日 雪梨资讯

产后吃燕窝有什么好处呢 产后注意问题是哪些

一、产后吃燕窝有哪些好处呢

提高婴儿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

燕窝中含有燕窝酸(建议亲们在选用燕窝的时候,推荐选择纯手工零添加的燕窝产品,实际上,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唾液酸,只是含量很少,而燕窝中则含有高达10%的唾液酸,甚至有些高达12%左右,所以科学家将之称为燕窝酸。)。燕窝酸可以提高婴儿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燕窝酸是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的。

缓解孕妈妈的劳累

进食燕窝能缓解孕妈妈开始哺乳造成疲劳的感觉,并能增加母体的抵抗力。

恢复妊娠纹及抑制产后色素沉着

对妊娠斑多,脸色晦暗的孕妇的皮肤起到调节的作用,燕窝中表皮生蜃简称(EGF)可直接刺激细胞分裂、再生、组织重建,是美容养颜、使皮肤光滑、有弹性和光泽的天然极品,并因而被誉为“美容基因”。建议干燕窝每次食用3-5克,每天一次或隔一天一次食用。早晚空腹食用效果最好。

二、产后注意问题有哪些

1、产后尽早排尿,保持膀胱空虚,避免膨胀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縮而导致产后出血过多。

2、顺产后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适当活动,第一次下床需要有人陪伴,防止晕厥。产褥期内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下蹲的动作,经常做縮肛运动和产后康复操,促进盆底肌肉恢复,有利于产后阴道的收缩。

3、顺产后即可饮食,给予热饭菜,热汤等以补充能量。尽早进食,有利于体力恢复。宜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包括痩肉粥、米饭、鸡、蛋、鱼、青菜、水果等。哺乳者多进食汤水(鸡汤、鱼汤)。避免寒凉食物(苦瓜、冬瓜、绿豆、梨、西瓜等)忌参、鹿茸等药补食品,宜温补食品(红枣、党参)、有进食鸡酒风俗的以少量酒为宜。高血压者低盐饮食,糖尿病者低糖饮食。

4、顺产会阴有伤口者,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可用温开水清洁会阴,多取伤口对侧卧位。

5、产褥期内因出汗特别多(产褥汗),要常更换衣物、勤抹身,多喝汤,保持大便通畅。

6、房间空气要清新,流通,每日定期开窗通风2次,产褥期内可以开空调,但不要直接吹风,室温调至26摄氏度左右。

三、产后精选食谱有哪些

推荐食谱一:猪肝西红柿浓汤

食材:

大番茄2个、猪肝1小块。

做法:

1、番茄洗净去蒂,放在开水中泡两分钟。

2、起油锅,爆香葱姜丝后,捞出扔掉。

3、猪肝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放清水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取出切薄片,放水下冲洗至无血水,沥干,放料酒,姜丝,葱段,一点淀粉拌匀静置。

4、番茄去皮,切小块。

5、往锅中倒入番茄翻炒几下,放半汤匙白糖,反复煸炒出沙起糊,倒一大碗水,煮开加盖转小火炖20-30分钟左右成番茄浓汤。

6、开盖放盐和鸡精调好味。火开大,把猪肝放入,等待大约半分钟,看到猪肝颜色发白即可关火撒葱花出锅。

功效:

番茄猪肝汤味道鲜美,帮助妈妈补肝养血,去浮肿,提高妈妈免疫力。

推荐食谱二:黑豆乌鸡汤

食材:

黑豆150克、乌骨鸡1只、枣(干)10个、食盐适量、姜5克。

做法:

1、将处理好的乌鸡洗净备用。

2、黑豆放入铁锅中干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3、将红枣、生姜分别冼净,红枣去核,生姜刮皮切片,备用。加清水适量于锅,用猛火烧沸,放入黑豆、乌鸡、红枣和生姜。

4、改用中火继续煲约3小时。

5、加入适量盐,即可。

6、开盖放盐和鸡精调好味。火开大,把猪肝放入,等待大约半分钟,看到猪肝颜色发白即可关火撒葱花出锅。

功效:

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

四、产后如何科学坐月子呀

1、注意休息

休息是坐月子的头等大事。产后一定要在家里静养,注意睡眠,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但也要注意不要整个月都躺在床上。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二天,产妇就应该下地走动,活动身体,有助于产后恢复。

2、注意子宫恢复情况

产后要注意观察子宫的恢复情况,观察恶露的颜色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恶露应由红变白,量由多渐少,气味由血腥味到无,一般一个月后恶露应排净,若恶露不净或出现异常,就要及时看医生。要记得在产后6-8周后去医院做产后检查。

3、保持精神愉快

产后的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变化,精神比较脆弱,加之压力增大,有可能发生产后抑郁症。因此,一定要在家里保持欢乐的气氛,尤其是丈夫应该多体谅妻子,在精神和生活上都给予支持。

4、合理安排饮食

产后的前几天,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既要恢复自身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哺乳,因此,需要为身体补充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尚未完全恢复的肠胃功能,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可配合自己的口味吃一些小零食或给菜肴调调味,以增进食欲。

东北大学美国

去美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

美国理工类大学排名

美国留学研究生北京中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