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最新信息

明朝内阁制度的奠基者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2023年12月19日 雪梨资讯

明朝内阁制度的奠基者“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明朝和之前的汉人王朝宋朝一样,都是以成熟的文官政治而受到后世史家的推崇的,虽然崇文抑武的后果就是必然会导致国策偏于保守、军力日益羸弱和文官集团自身的堕落贪腐,但是对于整个帝国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文教的昌盛却的确发挥着积极作用。宋明两朝在文官政治方面的一大区别就是:明朝在中枢形成了成熟的内阁机制,也就是以几名资深文臣大学士担任阁臣,为皇帝处理朝廷的日常事务,并且在阁臣的进退、各自的权限、其他监督和制约制度等方面都形成了体系,与现代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推行的内阁制很有相似之处。

作为铁杆太子党,杨士奇辅佐朱高炽渡过了永乐朝后期险恶万分的夺嫡之争,顺利地继位登基。凭借这份拥立之功、再加上新皇帝对文臣的一贯亲近信赖,杨士奇为首的文臣在朝中日渐得势。而仁宗朱高炽登基不久很快就驾崩,其子朱瞻基继位,这就是明宣宗,他在位不过十年也英年早逝,使得明朝出现了第一位八岁的小皇帝,这就是英宗朱祁镇。短短十几年时间连续换了几任君主,使得皇权大衰,而执掌外朝的文臣权力越来越大,三杨领衔的内阁就顺理成章地从顾问变成了首相和副相,在保障了帝位平稳交接的同时拥有了超常的权柄。

“三杨”最主要的政绩是辅佐仁宗宣宗父子缔造了后世史家交口赞誉的“仁宣之治”,让朱棣时期大大耗损的国力得到了恢复,使得国内政局平稳、民生富庶、文教昌盛,但是他们主导地一系列收缩政策也导致了严重后果:终止下西洋让大明海权不保、南洋藩属全部流失;放弃安南让明初在中南半岛方向的拓展努力全部付诸流水;撤并奴儿干都司使得大明失去了对东北边境各部的直接控制……这些措施在当时虽然让国家迅速恢复了元气,但却遗患无穷,明朝中后期外部局势的恶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此,对此作为文臣典范的“三杨”是难辞其咎的。

中国民族博览期刊

中国水运杂志社

新美域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