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明知道自己错杀了于谦为何至死不替他
2023年12月19日 雪梨资讯
明英宗明知道自己错杀了于谦,为何至死不替他翻案?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明英宗的故事。
公元1457年的北京城,这一天北京城哭声一片,因为就在这一天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于谦被杀,而于谦身前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又在当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而就是这样子一个人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冤杀,这怎能不让人心痛,而于少保最终也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石灰吟》。
而明英宗不平反于谦也是同理,如果明英宗主动的承认了是自己错杀了于谦,那么就表明他不辨忠奸,明知道于谦是一个忠臣却还是要杀,那么他的形象又会毁于一旦,本来当年他“土木堡之变”就让他颇受非议,如果再出这档子事,那么他的脸面还往哪放呢?
所以明知道于谦的冤屈却不能替他平反,就在于为了他自己的天子形象考虑,明知道这是错的也要贯彻到底,说白了就是要面子,而这也是儒家的一部分糟粕文化所导致的。
当然真正英明神武的皇帝却是敢作敢当的,我们会发现历史上那些真正英明神武的皇帝发现自己错了也会勇于承认错误,秦始皇知道自己错用了李信导致大败,但是他并未一股脑的将过错推到李信身上,而是自己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并主动向王翦道歉。
汉武帝晚年看到了自己长期对匈奴的战略导致百姓困苦,民生凋敝,于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下了“轮台罪己诏”,然而他们的天子形象遭到了亵渎吗?没有,所以明英宗还是因为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替明宪宗朱见深考虑,让他收买人心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就是替自己的后人收买人心,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见。
比如李世民在位之时无端贬斥了唐朝名将李勣,他真的是因为李勣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吗?非也,相反由于太子李治当时政绩平平,他必须要在自己登基之后给臣子立恩,最后才能让那些臣子死心塌地,而李勣就是给李治立恩用的。
而明英宗同理也是如此,朱见深这个人有太多的毛病,比如口吃以及喜欢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等等,这些都足以让他遭到诟病,所以朱见深一上位必须要做出点成绩才能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而平反于谦的冤案正好可以让他迅速笼络朝野的人心。
毕竟于谦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平反于谦之后让大臣可以意识到这个皇帝还是个明事理的,也树立了恩典,这些都足以帮助明宪宗坐稳皇位。
所以明英宗至死不肯平反于谦的背后也有一些小九九,很多人将其定义为一个好人,在此小编只能说如果他真的是好人是不会杀于谦的,只不过我们都被明英宗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