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鲜新闻

清朝时期除了御林军之外保卫皇帝的军事力量

2023年12月19日 雪梨资讯

清朝时期,除了御林军之外,保卫皇帝的军事力量还有哪些?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一说起宫禁,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冒出一个词∶ 大内高手。大内高手是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说法。大内高手究竟是什么人?

大内高手是皇帝身边的御林军(禁卫军)将士的俗称,御林军是最基本的宫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皇帝安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御林军有∶汉朝的羽林军、唐朝的神策军、明朝的锦衣卫。清入关之后,庞大的锦衣卫机构投降,所以,清朝开国之初,把锦衣卫恢复为侍卫的初始职能,不再让他们刺探情报,后来又改编成了"銮仪卫"。銮仪卫的最高负责人叫掌銮仪卫事大臣。在他的下面还有銮仪使、冠军使、云麾使等。但是并不受到重用,只负责单纯的皇家仪仗。銮仪卫下面有养马所、修车所,还有驯象所。銮仪卫的工作人员有满族人也有汉族人。清宫戏中看到的鸣鞭的礼仪官,就隶属于銮仪卫。銮仪卫的普通工作人员就是侍卫。武举录取的武进士中,有百分之四十是不用去军队的,而是给皇帝当侍卫。后来溥仪当皇帝的时候,銮仪卫名字中有一个字犯了皇帝的忌讳,所以銮仪卫就改名叫銮舆卫。

在侍卫处外圈保护帝王的、规模更大的军队,主要有驻扎北京城内外的各营。其中,护军营总额有一万五千多人,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官兵。上三旗的护军守卫紫禁城,下五旗的护军守卫都城,首领是护军统领。

还有皇帝额外建立的,像特种部队一样的各营∶前锋营,有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每次出巡的时候,前锋营在前面清道、突击,有重大活动的时候警戒扈从。这一千七百七十人当中有一半的人是装备火器的。清朝的火器叫"鸟枪",持鸟枪的这部分官兵叫鸟枪前锋。在冷兵器时代,鸟枪前锋的威慑力还是挺大的;康熙时期,清朝专门建立了火器营,装备有红衣大炮和长枪,有七千八百多人,驻扎在紫禁城和圆明园行宫之间;健锐营,是乾隆皇帝镇压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发现清朝军队行动迟缓,缺乏翻山越岭、攻城拔寨的锐气,所以挑选了一些身手矫健的官兵,还包括部分藏族人和西南少数民族士兵,建立了健锐营。士兵不到三千人,行动方便,攻坚克难。北京现在还有很多地名保留着清朝御林军的痕迹,比如,火器营、健锐营。

以上所说的军队都是八旗军队,合起来的人数不到三万。皇帝还建立了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步军营,人数超过了三万两千人,可以和上述的所有各营对抗。步军营是混编的,其中既有八旗士兵又有汉族士兵,八旗士兵两万多,汉族士兵编为五个巡捕营,兵员一万左右。步军营的职责不单单是保护皇帝,还负责整个北京的治安和警备工作。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这些城门的关闭和开启就由步军营负责,步军营还管京城的治安事件。通俗一点讲,步军营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警备区司令部,兼武警、公安局、消防局、交管局,等等。它的人数最多,负责的事情也最多。

步军营的首领是步军统领,全称叫作"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民间又俗称九门提督,因为他主管北京内城九个城门。九门提督是很要害的岗位。因为他职权广泛、位置重要,而且他掌管的京畿部队数量最多,所以常常成为清朝政治斗争当中的重要角色。传说隆科多帮助雍正篡位,当时他的职务就是九门提督。

主皇帝禁卫部队的最外层,是留驻在北京周边的八旗军民。八旗组织寓兵于民,军民合一,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武装。每个旗都组织骁骑营,来保卫皇帝。但八旗大关后,迅速弱化,各旗骁骑营组织多名不副实。真正遇到战争,还得依靠护军营、步军营等。另外,清朝还有虎枪营(陪同皇帝打猎)、善扑营(陪同皇帝摔跤的)、向导处(给皇帝开路打前站的)等规模很小、职责单一的武装,在整个制度层面可以忽略不计。

禁卫军队的很大部分,驻扎在通州、丰台等地,建立了俗称的通州大营、丰台大营。因为和紫禁城最近,离皇权最近,所以这些大营控制在谁的手里就直接影响北京城政治斗争的走向。在清朝,皇帝最看重的是领侍卫内大臣,接下来就是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跟领侍卫内大臣相并列的是掌銮仪卫事大臣。跟步军统领相并列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护军统领、掌管前锋营的统领,但是因为他们部队的实力比不上步军营,所以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比不上步军统领。

文化产业编辑部

工业A杂志社

灌篮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