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掀起黄巢起义的
2023年12月19日 雪梨资讯
黄巢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掀起黄巢起义的?
说来领导这场起义的富商家庭出身的黄巢还是一个不第秀才,他的著名诗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详,据说这是他五岁时占的诗句,果然也是智慧超群的神童。尤其是他那“冲天香阵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充满政治谶语况味的诗句,便已经透露和暗示了所有的革命热情(张艺谋的电影有过类似的激情诠注)。
其实,唐朝发生农民起义已经在黄巢起事之前发生,早在公元859年,宁国(安徽宁国县)人裘甫就率众起义反抗唐朝,攻取剡县(浙江嵊县),遭受唐廷和藩镇双重残酷盘剥的大唐民众也早已有了造反之心,只差有人登高一呼罢了,裘甫的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第二年就聚集了三万之众。看到自己的江山岌岌可危,十分好玩的皇帝唐懿宗也不敢怠慢,停下了娱乐调兵遣将去打压农民起义,派王式率官军前往攻打,在装备和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只坚持了几个月就宣告失败。不过革命的火种从此播下,套用伟人的话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也,因为此后的唐朝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和壮大,正是以这次的起义为引爆点,由此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重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加速了腐朽唐朝的崩溃进程,所以说是虽败犹荣,意义重大。
黄巢一听到这一投降行径勃然大怒,这不是见利忘义出卖兄弟是什么?于是大骂曾经的起义军“教父”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馀众安所归乎!”(《资治通鉴·卷252》)
其实黄巢发怒的原因无它,按照《资治通鉴》的口径就是:“黄巢以官不及己”是也,分赃不匀啊,这种招安情绪以及做官道理最终也华丽地毁灭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而农民起义的妥协和不彻底性也暴露无遗。为了出口恶气,还因此大打出手“殴仙芝,伤其首,其众喧噪不已”,总之就是为了利益问题上演了全武行,一派腥风血雨。后来王仙芝怕触犯众怒,再不甘心也只能丢了官府递上来的这个“烫手山芋”,决定不接受官府任命,算是息事宁人。
然后,起义军在蕲州疯狂烧杀抢掠,“城中之人,半驱半杀,焚其庐舍。渥奔鄂州,敕使奔襄州,镣为贼所拘。贼乃分其军三千馀人从仙芝及尚君长,二千馀人从巢,各分道而去。”
曾有历史研究者总结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是:“整个黄巢起义虽属浩大,实际上却只能算一次流动性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根据地,即使已经攻入唐朝的统治中心长安,建立了一个看起来体制完整的农民起义政权,但在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从事过经济、文教建设。”这个基本上也说到了点子上,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事实也只是“官让民反”的不得已之被动行为艺术而已,很少有完整的革命纲领和行动指南,而文化程度上的欠缺更加使农民革命披上了原始嗜血的色彩,更像是一场无组织无原则的抢劫生活资源的很土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周密而长远的军事计划和政治主张,最终也逃不了成为改朝换代工具的宿命。他们除了观念狭隘、小富即安,还在特殊情境下嗜血如命滥杀无辜,比如黄巢军就曾在广州大肆杀了二十余万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简直和凶残项羽有一拼。更有甚者,据《旧唐书·黄巢传》载曰:“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因为起义军所到之处,公然洗劫一空,赤地千里,最终演化为最惨烈的“人食人”,日杀数千,碎骨而食,兽之性大发啊。
当然说这些,也没有贬低农民起义的积极意义,比如沉重打击封建腐朽统治就是一种伟大作用,也直接推动了历史前进,功不可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