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多媒体电缆

李清照化用前人的作品创造出哪些作品

2024年01月24日 雪梨资讯

李清照化用前人的作品,创造出哪些作品?

李清照,号义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学造诣颇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清照的作品吧。

宋词是唐诗的衍生体,唐诗工整简洁,宋词长短句式相结合,显得更灵活,因而宋词更具有表现力,比起严肃工整的唐诗,宋词更能体现入骨。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可以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

宋词承袭唐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没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因此其中也不乏很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经典名句。

在宋代众多词人当中,能够承袭唐诗并发扬光大的,当属李清照了。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家最杰出的代表,她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流传至今的诗词也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不愧“为词家一大宗矣”。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除了她本身聪慧灵秀,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外,还在于她善于学习和借鉴前人。如,她的一首千古绝唱《如梦令》,就可以说承袭唐代诗人韩偓的致敬之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上阙写少女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下阙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的创意来自唐代诗人韩偓的《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这两首诗词相比较,李清照的写法比韩偓的要高明。“和笑走”显清薄,“和羞走”则显娇羞;“映中门”显得太过旁若无人,“倚门回首”则将少女的满心期待与偷窥之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手搓梅子”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却描了出了少女聪明的伪装情景。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表面上写的尽是少女的娇羞之态,但最后一个“倚门回首”的偷窥动作又写出了她的狡黠与大胆,这样一个又娇羞又大胆的少女,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中华传奇官网

通讯世界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