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第一站长

历史上陈宫和曹操是如何相识的又是如何为敌

2024年03月11日 雪梨资讯

历史上陈宫和曹操是如何相识的?又是如何为敌的呢?

众所周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曹操的自负形象。但在《三国演义》里,他这句话可是直接伤害了一旁的谋士陈宫的心,以致于陈宫奔走,和曹操为敌,最终兵败被俘,而拒不投降的陈宫最终也被杀。这些是演义里的故事,那么在正史上,这两人之间又有着不太相似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三国演义》广为人知,而奸雄曹操是在董卓掌握大权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持七星宝刀刺杀董卓,不料被发现,立刻以献刀的名义蒙混过关,趁机逃出京城。这就是著名的“曹操献刀”的故事。逃出京城的曹操立刻被后知后觉的董卓通缉。曹操在路过一个县城时被门卫认出来抓获,而陈宫正是这个县城的县官。陈宫很赞赏曹操,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天下人做的大好事,便和他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逃亡的路上,两人甚至连睡觉都睡在一起,“好梦中杀人”的曹操居然敢让人和他睡在一起,不是想杀他,就是对他绝对信任,而这时的情况显然是后者。两人来到了曹操老爹曹嵩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府上过夜。夜晚,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误以为这一家人背叛了他们,便叫醒半信半疑的陈宫,三下五除二地劈了他们,直到看见待宰的肥猪才明白误杀了。两人连夜跑路,恰巧遇到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狠心,也把他劈了。面对陈宫的质问,曹操说出了前文所说的传世名言后,陈宫彻底看清了曹操的为人,便在第二天离去。

从小说来讲,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但历史上,两人的相遇是这样上演的吗?

先来说说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可信度。在《三国志》中,我们并不能找到对于这个故事的记载,但在《魏书》和《魏晋世语》中,我们却能明确找到这一故事,只不过,两者所记的故事却不一样:《魏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因为“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曹操为了自保,便将他们杀死;而在《魏晋世语》中的故事就和《三国演义》中的大致相同——“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总结来说,《三国志》因为时代问题,有些事不能记,但后世的史书则敢。《魏书》有美化曹操的嫌疑,《魏晋世语》则有夸大事实的可能,可两本书都明确写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所以这事虽没法确定具体经过,但确有其事,毕竟吕伯奢全家被杀,要想记录具体经过应该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非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没有一本史料记载陈宫此时是与曹操同行的。

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陈宫,想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吧。陈宫对曹操虽有大功,但在后来差点让曹操沦为阶下囚,两方早就扯平了,现在又是敌人,对方又从容赴死,身为一个将军,怎么可能不杀?难道还要把他送给别的势力,为他人所用吗?更何况,对于一个从容赴死的好男儿,将他或是关起来,或是流放,或是凌迟,或是让其落个残疾,都是对他最大侮辱。曹操爱才,在陈宫死后,甚至供养他的家庭,自然不会对他做出如此冒犯的事。至于陈宫为何决定从容赴死,就跟他一开始背叛曹操,跑去了更糟糕的吕布那边的理由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像陈宫这种刚烈耿直的谋士自然不会去给自己看不惯合不来的主公打工的,更何况,他当初背叛了曹操,相信跟随吕布是能够成就大业的,然而再被现实打脸后,他又还有什么脸面跑回去到曹操的手下继续工作呢?

陈宫的死,是他个人的气节与尊严所致,就算是奸雄曹操也无法在他选择从容赴死时扭转这一切。

陈宫是一位耿直刚烈的谋士,属于以谋略定天下的人才。他很讨厌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而曹操偏偏就是一个没少杀过人的主,这并符合陈宫的期望和志向,于是陈宫便果断为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曹操,只能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就算最后兵败被俘,他也依旧选择遵从内心的原则与志向,坦然赴死,可以这么说,陈宫的死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曹操只是尊重他的选择罢了。良禽择木而栖,陈宫虽然选的是一个好主公,却不是适合他的主公,所以才落得这个下场,而在乱世,又有多少谋士可以像孔明遇玄德般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主公呢?而找到后,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而不是像荀彧那样幽忧至死呢?沧海桑田,往事如云烟,我们也只能从史料中窥见那些不得志的谋士的内心是何等得令人叹惋。

搜狗开户

cps渠道

我提供百度电商腾讯抖音快手电商器械药品cid代运营

学习资料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