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国的巅峰时期是如何对待周边小国的
2024年04月01日 雪梨资讯
在鲁国的巅峰时期,是如何对待周边小国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鲁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春秋战国自来就是大鱼吃小鱼,齐楚可以对鲁国呼来唤去,鲁国对周边的小国家也没有任何尊敬,穿插在中原大地上的诸侯国们,很多时候玩的都是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的游戏,谁能够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上,就多半是最终的胜利者。当年鲁国受封到鲁地,周人的初衷就是要让鲁国人在此繁衍生息和开疆拓土,要成为周人屏藩东夷地区的亲族力量,因此鲁国人对待这个地区的部族和国家本来就是不怀好意的。最开始的鲁国不过是个方圆不过百里的小国,随着百余年间的兼并战争,鲁国对周边国家的不断蚕食与侵占,才最终把鲁国发展成为东夷地区的周人强国。在鲁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周边的如滕、薛、曹、杞、邾、州等国都纷纷不惧路途奔波,千里迢迢到鲁国朝见鲁国国君。那么,鲁国人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小国家的呢?
在鲁国的周围还有几个国家数百年与鲁国共存,他们与鲁国人的关系很多时候就成为大国政治博弈的棋子,比如鲁国周边的邾、莒、杞等国,在郑国人、齐国人和楚国人开始对外推行称霸战争的时候,这些国家在鲁国的外交政治舞台上就屡屡展现出重要作用。邾国地处于鲁国的南方,可以说是个连“公侯伯子男”也入不了的小国,在春秋前期甚至都没有受到周天子的承认,也就是说邾国的政权本身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所以鲁国常年就在欺侮邾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历来处于恶劣态势。鲁隐公、鲁桓公时代,虽鲁国人“欲求好于邾”,但也只是短期政治目的而已,往往在结盟对象上会选择邾国的敌人,比如邾国与宋国结怨的时候,鲁隐公、鲁桓公都曾以邾国是“夷”的理由,经常派遣大军攻打邾国。而邾国面对鲁国的军队,也往往采取结盟晋、齐、楚等强国政策,与鲁国对抗。
而夹杂在齐鲁之间的莒国,在历史渊源上要比鲁国更早,据说是当年少昊氏的后裔建立的国家,只是在周人时代鲁国人已经是所谓的至亲封国,莒国也便成了前朝国家,受不到周天子的政治庇护。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莒国更为邻近齐国,在齐鲁两国之间的政治斡旋中,莒国更愿意选择国力更为强大的齐国作为保护国。这即导致鲁国人与莒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始终处于若即若离,对于两国之间的土地纠纷则时常发生。在鲁国周边小国之中,莒国是唯一没有朝见过鲁国国君的小诸侯国,因此鲁国人对待莒国也从来没有客气,两国之间有个更小的国家向国,就曾经几度归于莒国,又几度归于鲁国。这从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两国的国力,尤其是相对偏弱的莒国,后来就被齐国人完全侵占,整个莒国只是成为齐国的一个州县而已。
还有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杞国,是夏王朝的后裔。当年跟随着周人东迁的步伐,杞人也迁徙到了鲁国的附近立国,但是这个国家的命途更为多舛,在春秋到来之前就曾经被鲁国打得无还手之力,在鲁国边境线上几度迁徙都城,王室子弟可谓是流离失所。所以杞人整体上还是以侍奉鲁国为国策的,有个杞武公还曾经数度到鲁国都城朝见鲁国国君,但是因为采用的朝拜之礼为“夷”人之礼,鲁国人就认为杞人不敬,派遣大军攻进杞国,迫使杞武公再次以更为卑微的姿态到鲁国都城负荆请罪,绝对臣服于鲁国人。不管杞武公到底用的是不是“夷”人之礼,鲁国对杞人的战争不过是要树立鲁国人的威信而已。政治场上的把戏,有的时候是谈判,有的时候就是战争,春秋战国如此,现代社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