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围魏救赵讲的
2024年04月01日 雪梨资讯
战国时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围魏救赵讲的是什么故事
典故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受农耕经济的影响,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历史强调集权,而在集权的基础上,又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这一特色,所以中国的老祖宗们苦心钻研智谋,研究兵法韬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说中的孙子兵法,天下无敌的孙膑兵法,乃至于太公兵法,都先后脱颖而出,成为传世之名著。
不过,在这些作品中,虽然讲述了很多的谋略,但这些谋略有高有低,一般来说其中有四大羊毛堪称历史之巅峰,分别是二桃杀三士,推恩令,尊王攘夷,以及围魏救赵。前三大策略强调政治,而后一种则强调军事。甚至有人认为,第四大谋略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那么问题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由于上次有了教训,庞涓将军队进行了更好的整顿,因此在千里追杀之余还有余力。但是,孙膑又在记计策上使出了一个示敌以弱的计策,结果骗庞涓带着前锋部队万里追杀,最终死于树下。
所以,从历史的现实来看,即使是庞涓这样优秀的将领,也根本摆脱不了这个可怕的计谋。明知是圈套,还被迫往里面跳,这才是最绝望最悲哀的战争。
另外从谋略上来看,这一个简单的祭祀不仅融入了攻心计,而且还深刻体现了当初田忌赛马的精髓要义。魏武卒的实力超过齐国军队,所以他们用赵国韩国来对它进行消耗,紧接着又用千里奔袭来让其疲劳,再然后以最强的状态来攻击对方最弱的姿态,最后一局定乾坤。
更为重要的是,孙膑已经看透了魏惠王,一个国君绝不可能以自己的性命来赌大将的荣誉,他宁可死掉千万人,也绝不可让自己受危险。所以,围魏救赵不管怎么打都必然成功,尤其是针对这个狂妄自大的魏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