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赵国战败是因为缺粮吗
2024年04月01日 雪梨资讯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 赵国战败是因为缺粮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的一次重要战役,秦国与赵国在此战之中各自投入的兵力都是数十万,而此战秦国最终彻底的打败了赵国,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元气大伤,此战之后,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的抗衡秦国。
最终的胜负手才是赵国的换将,当廉颇在前线短时间内没办法击败秦国,而意图和秦国的和谈又没有成功,甚至连联合其他国家的路都被堵死了,粮草还不够的情况下,赵国此时该何去何从。当时的赵国选择了以主张积极主动的赵括来更换稳固防守的廉颇。这一个换将,据说是有秦国反间计在其中起着作用。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当时的换将的决定遭遇了赵国国内众多朝臣的反对,其中甚至连赵括的母亲都亲自反对此事。这说明赵括主张的积极主动速战的方案,至少在赵国内部反对声音是很大的,秦国当时的反间不过是顺水推舟,如果说秦国可以轻易决定由什么将领来统带赵国几乎全国的军队,这秦国自然是做不到的,但秦国只需要站在他想要帮助的一边顺水推舟一下就行了。最终赵括被确定下来替换了廉颇,在粮草不够的情况下,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意图速战速决的击败秦国。而这就是秦国的胜负手,和秦国的秘密换将白起不同,赵国换将赵括,可以说是弄得满城风雨,反对议论声一片,这其实就很难保密了。而赵国换将赵括其实就代表了赵国要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这一点秦国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在决战之前,被对方把握住作战策略,特别是对手还是白起这样老辣的名将,那么结果如何长平之战的结果也就做了最好的诠释。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表面看是换赵括,深层看是缺粮,但根本原因就是赵国对于这一场关乎可能亡国的大战,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国内也没有统一意见,相比于秦国已经做好的布局,赵国在战略层面上是处处被动,怎么可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