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何常在保健品市笆苌恕
2023年08月14日 雪梨资讯
老人为何常在保健品市?笆苌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而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
,商家极其所能向人们推销保健品,一些老人相信商家的“广告”,却时常上当。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为何屡屡受骗?在保健品市场里,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已?
保健品“陷阱”
76岁的何裕生是冠心病患者。2007年3月
,他在广场晨练时收到一份传单,推销的是一种能治疗冠心病的保健品。传单上说,只要购买此保健品,不仅能免费吸氧、足疗,还能免费去国内外旅游。何裕生抱着试一试心态,花4776元购买了24盒“奔马牌圣曲红曲胶囊”,同时与南宁福年保健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圣曲宣传合同”。宣传合同规定:只要何裕生将其自身服用效果进行宣传,就能得到每月300元,共5400元的宣传费。
2008年9月,何裕生拿到了24盒保健品和5400元宣传费。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何裕生又花9万多元陆续购买了480盒“圣曲红曲胶囊”。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只领到136盒保健品,按合同规定,我应领取10多万元宣传费,现在也只领到6万多元。”何裕生说。
何裕生告诉记者,2009年5月,福年公司称因为新购进一批饮水机,资金周转有困难。从那时起,福年公司便停止给他发宣传费。
与何裕生有相似经历的还有约200名老人。
何裕生说,被福年公司欺骗的200来名老人约有价值310万元的保健品未领到手,其中被欠保健品最多的一位老人有66864元。
近年来,常有老年人被骗事件发生。在南宁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赵敏告诉记者,她母亲听信某保健品公司宣传,花6000多元买回一条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的被子,之后又花5000多元买了一台制水机,说喝了制水机处理过的水,身体更健康。
“母亲坚持说很多"患者"现身说法,有功效的。其实那些人是保健品公司的"托"”。赵敏说。
为何被“忽悠”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弱
,对他人的认同感却很高,随着年龄增大,他们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学者张辉说。张辉分析,老年人频频被“忽悠”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健康成为首要问题。由于老人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相对较少,对新出现的事物不很了解,一些商家就趁虚而入,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的旗号,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
其次是一些老年人在推销商的“温情攻势”下抹不开面子。一些老人参加销售商组织的活动,享受了别人的服务,不买产品回家心里过意不去,同时由于有心里暗示作用,老年人会相信产品被“放大”的功效。“很多兜售老年人保健品的商家用"免费试用"作幌子,而大多数老年人是通过健康讲座或是免费体检与保健品结缘的。”
部分老年人有贪小便宜心理。一些保健品公司,以赠品或抽奖来吸引和诱惑老年人。福年保健品公司就是通过高额宣传费返还手段,诱使老年人购买大量保健品。
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老年人受骗原因之一。一位保健品销售员告诉记者,保健食品在我国出现以来,打虚假广告、添加违禁成分、未获批准文号上市等问题就存在于这个行业
。须联合监管
丁玮告诉记者,根据工商局目前掌握的情况,南宁福年保健品有限公司采取合同的方式,利用老人帮其进行广告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之后并没有履行合同,这种行为已涉嫌合同诈骗。“目前,我们已经把这起涉嫌合同诈骗的事件,转交给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记者从南宁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近年来,老年人投诉保健品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内容多因听信经营者的夸大和虚假宣传,购买了毫无效果的保健品。令人忧虑的是,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相信保健品的“治病”功效,忽视正常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南宁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老年人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时到正规商店购买,注意查看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如果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
张辉说,在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监管问题上,工商、质检、公安等多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老年消费者更应注意理性消费,防止落入骗子圈套。”长期从事中医诊疗的方景珍说,老年人的保健方法有很多,最好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加适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