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起源于中国古代的6个理财牛人
2024年04月26日 雪梨资讯
中国的个人理财兴起,最早起源于中国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货币市场扩大,货币流动性加大,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这时候就有部分拥有闲置货币的家族将资金出借,以获取约定额度的利息,这应该就是个人理财的起源了。个人理财成熟于汉朝中期,各大士族将家族资产分散在各个不懂行业及区域,确保风险分散及资源合理搭配。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理财的牛人,我们历数了解下:
1.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他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管子》《轻重篇》曰:“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十年必有五年之余,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2.刘晏---(公元718—780年)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他在唐朝中期执掌财经大权前后数十年,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唐代宗时为吏部尚书、平章事,仍兼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他的主要功绩是在安史之乱后,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迅速恢复了被摧毁的唐帝国经济。
3.张仓---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图书计籍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具体办法是: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管地方财政会计,掌握包括户口、垦田、物价、农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上报郡国。2、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次者予以督责,违法乱纪者治罪。通过这些办法,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4.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
"缴"指全部支出;
"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
"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
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
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5.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鬼谷子之徒。有“商祖”之誉。《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一生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6.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名言: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 语出宋代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要得到天下百姓的 拥戴,不可不掌握物资财富; 治理全国 的财政经济,不可以没有合理的方法。 说明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达到民富国 强的目的,必须从理财开始,并制定管 理财政经济的一套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