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怎么看书籍的终于知道读了那么多
2024年05月06日 雪梨资讯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N本书问世,对于作者而言每一本都是骄傲,但是对于读者而言,想要在书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缘书,也是很烦恼的。
我虽然自大学起到现在读书十多年了,但收效甚微,一个重大原因就是选书不当。
以前在图书馆看到哪一本随便翻翻觉得感兴趣就借回去阅读,完全没有认真去为什么读书,怎么读,该选什么书。
就像你去集市上买东西,没有明确的目标,看见喜欢的就买。
回家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买到的很多东西一直在那里落灰,唯一的作用就是侵占空间。
最近两个星期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关于如何挑选书籍,也买了一些书,但是书还没有开始看,看完再给大家分享。
今天分享我自己的几个选书的观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01 按照读书的目的和用途去选书
我自己喜欢写作,立志做一名作家。虽然毕业十年没有怎么写作,但是阅读是从未间断过。
所以我一直清楚我读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文学素养,一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我给女儿读分级阅读是为了让她多认识一些字,培养她的阅读兴趣。
然后也会用书里面的一些道理去教她做人,做事。
但是很多人也和我以前一样读书只是漫无目的的随意读,读了很多,最后收效甚微。
分享几个选书的目的:
1 成长
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就停止看书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想要让自己保持进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书。
我能有现在清晰的认知大概率就是因为读了《认识觉醒》《刻意练习》等等几本个人成长的书发挥了作用。
2 辅助工作
我的想法就是拓展专业的书籍。
比如我们做外贸的人可以看类似于《UCP600》这样的书籍去学习信用证知识。也可以看《外贸高手客户成交技巧》等等,学习与外贸有关的一切边沿知识等等。
3 纯工具
单纯的工具书,例如单词书,听力书,CAD画图书,电脑编程书等等。
这个部分的书很好选择,按照自己学习或者工作岗位的需求去选择就好。
4 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烦恼,比如不会教育孩子,处理不好夫妻关系,或者经常焦虑不安都可以通过读书解决。
你要相信所有你遇到的烦恼,前人们都遇到过了,他们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教训都写在了书里。
学习亲子关系可以读《父母觉醒》《正面管教》等书籍,夫妻关系可以读《亲密关系》等,自卑焦虑可以看《被讨厌的勇气》《你该找个人聊聊》等等。
我之前因为工作家庭关系,自己焦虑上火,一度还寻思着离婚。
后来买了十本心理学书籍,看了五六本,整个人就平和很多了。
---
很多人觉得生活太苦,人生太累,其实是你的方式方法和价值出了问题,去看书去重塑自己的价值体系。
书看多了你会发现自己以前有多蠢,有多无聊,生活有多美好。
02 根据爱好
有的人喜欢网络小说,有的人喜欢言情小说,有的人喜欢非虚构作品,所以根据爱好选书也很不错。
我自己偏好有深度的像米兰·昆德拉,托尔斯泰等等作家能给我带来深入思考的作品。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随便拿起一本翻翻看。
当你手里的书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放弃。
你和它可能缘分没到,换下一本,直到你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这个选书的方法比较适合刚开始阅读的人,有了几年阅读基础的人是更适合带目的去选。
03 选书渠道
有的人说我没有什么技能需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就是想读一些书,但是书那么多不知道该买哪一本。
以下四点重点推荐:
1 读世界名著
这些世界名著都是经过历史淘洗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作品。
关于爱情的《安南卡列尼娜》《飘》,关于复仇的《基督山伯爵》,关于人类命运《鼠疫》《枪炮病菌》,关于历史《明朝那些事儿》等等。
2 获奖作品
世界公认的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奖作品,或者获奖作者的作品,还有很多其他像福克纳文学奖,中国的茅盾文学奖等等获奖作品都可以读。
3 看出版社
一般那些大的比较出名的出版社出的作品不管是文学性还是翻译水平都是比较好的。
就像大饭店他们做菜很讲究一样,大的出版社对出版作品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毕竟卖出去的书就代表着他们的品味,不会出版没有水平的作品去损坏自己的名誉。
像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译林出版社都是很不错的。
4 豆瓣高分
这个是绝对值得参考的,一般9分以上的作品都非常值得阅读。9分以下很多作品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具体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
也可以翻看其他作者写的评论和读书笔记来帮助自己判断对这本书的喜爱与否。
5 各个读书或者销售书的平台榜单
豆瓣,当当,微信读书等等平台每年都会有自己的年度Top书单,这些书单代表了大众的阅读口味和作品的品质。
6 读书笔记
网络时代衍生了很多读书博主,他们有的分享读书笔记,有的分享书单,还有很多作家和名人也会在网上推荐书籍。
7 再版次数多
有些作品可能评分也不高,也没有获奖,但是再版次数比较多,那么说明这本书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可以作为参考选项。
8 同一个作家的衍生作品
像我之前看余秀华的诗就很喜欢,把她所有的书都买了回来,发现最喜欢的竟然是她的散文。
所以你买了某个作家的作品,觉得很喜欢,可以买他其余的作品来读。
9 书荐
很多非虚构的书里面都会提到或者应用某些书籍,甚至有些书里面本身也会有推荐书单,这些书籍也可以作为书单的选项。
大致选书的渠道就这么多,但是选书也会有很多坑,以下是一些选书的善意提醒:
tips1
如果本身心情不好或者比较焦虑不建议看那些比较沉重话题的书。例如《罪与罚》《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地下室手记》这种本身很沉重的书籍。
tips2
初期阅读者建议不要一上来就读很有深度的作品,看不明白,容易劝退。
tips3
不要看和你认知水平差距太大的书。
比如你才高中毕业去看《等待戈多》这样的书百分之一百会打击你看书的积极性。
tips4
看到别人推荐书单一定要认真去重复删选,最好能了解作者,看到目录,序言,和书的内页。
为什么很多书很经典,但没有一本书达到满分,是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品味不一样,对书的要求也不一样。
每一本书都有它特定的受众,但没有一本书能够获得每一个人的喜欢。
tips5
慎选畅销书。
有些书很畅销但不一定适合你,有的内容确实很好,但也有一些是营销过度。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很多人写书只是单纯为了挣钱,所以畅销不一定好。
tips6
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以后建议分主题读书,比如历史类,励志类,心理学等等。(后面会写主题阅读的好处)
tips7 看读书博主的书单的时候要学会也利用其他平台去多方位验证,因为很多博主推荐的书其实他们也没有读完。
甚至很多人的文案都是出版社给的,他们只是负责发一下。
Tip8
看书要荤素搭配。
看书和你吃饭一样,最好的阅读方式是用一段时间同时看几本书。
比如我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看财商的书,搭配了亦舒的小说和其他诗歌散文。
我们吃饭的时候是要荤素搭配的,我这个组合就是财商的书是荤菜,其他的就是素菜搭配。
因为如果你一天连着几个小时看财商的书,就等于一顿饭一个人吃了一盘红烧肉,不但不好消化,而且腻的慌。
干货的书少量多次,给自己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消化。
亦舒的小说属于蔬菜类型,是消遣型的,一本书一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做饭的间隙想想一篇读书笔记就出来了。
Tip9 学会输出
可以是思维导图,可是是重点标记,也可以是总结归纳,但最好是输出。
就像人吃饭多了要运动,书也一样最好的消化方式是输出。可以是讲出来,也可以是写读书笔记。
写在最后:
选书和选衣服是一样的,读的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也就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单。
但是读书也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不是分数高,名气大就一定适合你。
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会拍我读的书的内页,通过内页大家可以看书里面的文风,文笔还有一点结构,更多去了解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书。
《刻意练习》里面说想要习得一项技能,需要刻意练习+正确的方法+名师的教导。
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刻意去练习的。但是练习的书籍选对了就可以事半功倍。
但是选书也要慎重,人的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对书的理解消化也不一样,尤其是初读者。
每个人对某一个事物的热情都是有限的,我年少时一次性吃了太多猪肉,后来再也吃不了,一吃就吐。
我之前看心理学书籍,看了五本就觉得脑袋有些排斥了,就停下来了。
如果你本身对书的兴趣不是很大,然后硬逼着自己一天看几个小时,一旦对书的热情耗尽,以后见到怕都是要吐了,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读书也不要管别人,保持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就可以。
书很多,选书的方法很多,但是你要学习,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