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单选中小学综合素质第三节科学与
2024年05月06日 雪梨资讯
第三节 科学与生活
一、科学常识★【单选】
(一)天文地理常识
1.太阳系
太阳系是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周边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个行星、已知205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小行星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体积最小,木星体积最大;金星在古代称为太白金星、启明星等,是太阳系中唯一没有磁场的行星,轨道最接近圆形。
【真题链接】
【2017下】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中包含八大行星。下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土星 D.木星
【答案】B
2.日食与月食
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3.大气层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名称
分布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自地面到8~18km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0~55km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5km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强盛。
热层
(电离层)
自中间层顶到800km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增高;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③出现极光、流星等现象。
外层
(散逸层)
自热层顶到3000km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略有增高;
②空气稀薄,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
③人造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4.地球自转与公转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自西向东,时间为1日,叫做恒星日。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形成昼夜更替。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西向东,时间为1年,叫做恒星年。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公转轨道面叫做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为23°26′。
【真题链接】
【2019下】下列现象,不是因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日食 D.月食
【答案】A。解析: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5.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两条经线之间的夹角称作经度。
赤道: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6.岩石圈
地球上的岩石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有生物参与,生成化石)。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7.海陆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
七大洲:欧洲、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考察地,无定居人)、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
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四大洋分界线:北冰洋与太平洋以白令海峡为界;北冰洋与大西洋大致以挪威海以南为界;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为界;大西洋与印度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为界;太平洋与印度洋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8.光年
长度单位,是计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为9460528404879358.8126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
9.自然现象
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南方涛动。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赤潮:一种海洋灾害,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潮汐: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0.交通要道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人字形,连接中东地区的重要石油产地波斯湾和阿曼湾的狭窄的海峡,亦是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唯一水道。
曼德海峡: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从波斯湾开出的油轮,经直布罗陀海源源不断地将石油运往欧美各国,被人们称为“西方世界的生命线”。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和南极洲之间。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最深处达5248米。又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南北宽达9704米,成为世界各地通向南极的重要通道。
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与爱琴海、地中海,亚洲、欧洲的分界线,也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麦哲伦海峡: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最重要的天然航道。
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两大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的分界线。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位于埃及境内,全长170多千米,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千米,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该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亚欧大陆桥:第一亚欧大陆桥是指从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起点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线的徐州、武威、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再向西经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至荷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
11.中国地理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是地势最高的盆地。
湖泊:我国五大淡水湖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青海湖(咸水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五岳:中岳嵩山(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