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微电影

小学生活劳动小常识大全建有三大劳动基地每

2024年05月06日 雪梨资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3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张滢)从择菜、洗菜,到生活中的洗书包、收纳等生活技能,最后教学生们学会种植瓜果蔬菜……12月13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昌区解放桥小学了解到,本学期该校建成了三大劳动基地——食育基地、手工基地、农育基地,孩子们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直到毕业,被要求学会48种劳动技能及生活常识,还有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该校校长陈文君说,学校正在给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网络平台搭建好后,家长可以通过扫码,知晓孩子掌握了哪些劳动技能。

解放桥小学食育课堂。记者杨枫摄

每周五上午的第二节课,是解放桥小学食育课堂的开课时间。12月10日,该校二年级(1)班学生祝美彤告诉记者,这是每周她最期待的课程,“本学期,我在食育课堂上学会了辨五谷和种子,还学会了包饺子,收获特别大。”记者看到,在12月10日的食育课堂上,教师杨晓丽正在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中国的筷子文化。她从筷子的历史、故事讲起,延伸到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落脚到筷子的使用礼节上。课程中,还穿插有丰富的实践环节,老师们给学生们准备了碗筷、筷架和花生米,学生们边听老师讲课,边用筷子夹花生米进行“实操”。“我在课上认识了著、筷、竹、骨、瓷等生字,还有用筷子的时候不能击碗,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中等用筷礼仪,我还明白筷子不仅是餐具,而且是一种文化和一份中国情。”二年级(1)班学生吴皓轩说。

课程上完后,杨晓丽还需要在“学生评价记录表”上记录学生能否掌握本节课教授的技能知识,并给家长进行反馈,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在家中能否熟练使用筷子吃饭,并遵守使用筷子的礼仪。

在手工基地,记者看到,学生用废旧的衣物和旧衣架,自制清洗窗户工具。在基地的展示区,贴满了学生们在上完了清洗书包课程后,自己清洗书包的过程图片。

解放桥小学手工基地学生实践情况。记者杨枫摄

在农育基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实践田”,菜薹、萝卜等当季蔬菜生长得正茂盛。师生还建立了鱼菜共生系统,将鱼池和菜园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该校校长陈文君介绍,学校在2020年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家校合作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并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在学校构建了三大劳动基地——食育基地、手工基地、农育基地,并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分别编写劳动教材。“一二年级的学生,从食物入手,教孩子们饮食文化、相关礼仪,还有相关生活技能,如择菜、洗菜、简单烹饪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在手工坊中学习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如洗书包、书桌整理、衣柜收纳等技能;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在农育基地中辨识植物,学习植物种植和烹饪技巧。”陈文君说,学生在每个基地进行16个课时的学习,每堂课学习一个劳动技能或知识,到六年级能学到近50种技能,到毕业时,每个孩子的劳动素养将得到大幅提升。

据悉,该校正在为学校的学生们建立劳动档案,并正在实现电子化。每上一节课,都会有学生们的劳动影像和评价,家长可以实现扫码即看。“我们期望在劳动学习上,能够实现家校联动,在学校学得的劳动技能,在家中家长能够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实操,养成劳动习惯。”陈文君说。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新教育时代官网

交通科技与管理

中国科技纵横投稿

家庭生活指南电话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