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维修康德洛克327号续更教育与人的发
2024年05月11日 雪梨资讯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1.身体发展
2.心理发展:知识、技能和能力;品德与审美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2.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单、多选】
(一)内发论:内在力量
1.孟子:性善论(人生出来就是善良的,可以依靠先天的善获得发展)
2.弗洛伊德:性本能(人本身的发展是由性支配的)
3.威尔逊:基因复制(人的发展是DNA制造出更多的DNA)
4.高尔顿:遗传定律(人的发展是由家族遗传决定的)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生理成熟机制的决定作用)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人内在的需要支配人的发展)
(二)外铄论:外在力量
性恶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1.荀子:性恶论(人生出来是恶的,需要依靠外在的环境和教育来获得发展)
2.洛克:白板说(人出生后是一块白板,主要靠外在的环境和教育)
3.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儿童,让我在我所控制的环境内培养他们,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小偷、律师、领袖...各色你所需要的人物)
4.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康德、洛克(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
5.斯金纳:强化、惩罚(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刺激,如奖励或惩罚)
(三)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马克思主义者:内在因素+外部环境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简答】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夸大
(二)环境(外部条件)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常考的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都强调环境的作用)
(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简答】
(1)对于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表现在3个方面: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简答: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现在: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多种可能;
③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顺序性
1.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2.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发展顺序是客观的,教育要遵循这种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1. 常考词语
《学记》“学不躐等”“凌节而施”、揠苗助长
(二)阶段性
1.概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中不能搞“一刀切”。
2. 常考词句
一刀切、一锅煮、教育成人化
(三)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1.概念
一方面,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不平衡性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教学要抓发展的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3.常考案例
狼孩
(四)互补性
1.概念
机体某一机能受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超长得到部分补偿(盲人的听力超常);
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互补性(精神力量帮助战胜疾病)
2.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
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信心和自觉。
(五)个别差异性
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不能“一切”“一锅煮”。
3.27号测试:(答案私信)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是( )
A.霍尔 B.华生 C.佛洛依德 D.格赛尔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地、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5.判断:
①美国心理学者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
②人的身心发展是由外部刺激决定的( )
6.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在游戏过程中,男生大多数喜欢扮演坚贞不屈的英雄,女生则喜欢扮演温柔美丽的角色,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均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9.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