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长虹空调维修阳泉古镇奇事多
2024年05月11日 雪梨资讯
临水镇原为古阳泉县城旧址,依山傍水,景物秀丽,东靠古壁山,西临史淮河,虽不如金陵虎踞龙盘那样气派雄伟,也确是“乾坤聚秀之地,阴阳会合之所”。因此,早在二千年前,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在此建立阳泉县,魏时废止。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北伐中原,认为此处为长淮要冲,必须驻兵屯田,以巩金瓯,因而在阳泉古城内设立决口县,后改为临水县。唐时,太宗皇帝也欣赏临水镇的山势地貌,指派亲信大将尉迟敬德,专任梁武帝时建立的庙宇——圆觉寺的监修。对寺院的庙宇、佛像、钟鼎、碑刻等全面整修一新。现今临水粮站的大仓即西大寺的大雄宝殿正脊檩上仍写有“敬德重建”四个大字。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磨难,家境贫寒,曾流落圆觉寺为僧,不但留下众多传说,还留下地鼓、地锣、龙床、金銮殿、马家鼓堆等古迹。朱元璋称帝不久,就赐地、拨款,加封临水寺庙为皇庙。世代修复,屡加建设,历史遗迹,依稀可见。
临水风光闻名遐迩,每逢春秋庙会,东岳戏楼、尹家戏班,连台开演,轻歌曼舞,仙乐风飘,吸引远近游人,善男信女,各处商贾。丰富的民间技艺、京剧、梆子戏、提戏、傀儡戏、花鼓灯、狮子灯、老虎灯、龙灯、旱船、高跷等,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云集古壁山麓。史河岸畔,漫山遍野,灯火辉煌,夜如白昼。人流如潮锣鼓喧天,汇成“万姓朝岳”的欢腾场景。清末秀才吴藩臣有诗记胜:“无端胜会甚荒唐,仁圣名称亦杳茫;万姓朝岳齐跪拜,人间是否有阴阳?”
本世纪三十年代,古壁山腰仍存有一座宽敞齐全的神像庙宇——东岳庙。前殿后殿,西厢房,均排满了各种神像。十间森罗宝殿,从一殿到十殿各塑有一尊大神,两旁分站众多神像:文判官,武判官,小鬼小判,牛头马面;凶煞神,无常鬼,阴森恐怖。特别是五殿阎罗,个个栩栩如生,代表阴曹地府最高权威,主宰人间生死命运、赏善惩恶,是非分明。阎罗面前审案用刑的各种刑具如大吊、大锯、大磨、大油鼎,奈何桥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塑造了一座惩恶扬善的阴曹地府景观,令人望而生畏,恐怖惊骇。后面的九间玉皇楼(阁),供奉着主宰天宫、地府、人间三界的玉皇大帝铜像。玉皇阁大院内有两株参天大树——银杏和松柏。这座玉泉楼阁,五四运动前后曾是敷文高等小学讲堂,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潮,推波助澜。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淮西中学校址,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宣讲民族气节,为祖国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共产党中央委员王光宇以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晓云,蒋炎等均为该校的学生。
步入史河岸边西山的西大寺(圆觉寺),另是一番境界:眼前佛颜慈祥,殿宇清幽,心旷神怡,精神顿觉清爽。三尺高的庙内一丈二尺高的铜佛像端庄慈祥。此庙为三间,面对史河背靠西山,从庙前看仍高达三丈;依山后量仅有三尺,神座下万丈深渊,深邃莫测。据传说这地下泉眼可远通三十里外的姜家湖,由此泉眼丢进鸭子能从姜家湖露出水面,呱呱欢叫。甘甜的泉水给临水酿酒带来醇厚的滋味,因此,临水贡酒成为誉满神州的佳酿,早在共和国建立前即在上海、蚌埠、武汉等地挂牌销售。
“神钟自鸣”的千斤大钟,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8)下令铸造的三口大钟之一。一口留在南京皇宫内廷,一口送到凤阳皇觉寺,一口送至临水圆觉寺。大钟重一千余斤,钟围三米多长,高达两米多,钟声悦耳,响彻十数里。由于此钟悬于西大寺大雄宝殿东西大门对流的上空屋檩上,每逢月白风清,山风穿殿,神钟不敲自鸣。吴藩臣八景诗为证:“老树无风惊鹤巢,钟声娓娓出林梢;从来天籁非凡响,明月无人惯自敲。”
天王大殿有托塔天王、哼哈二将、二郎真君、雷公闪将、臣灵神将,四大金刚。大雄宝殿有三尊大佛,常笑弥勒、十八罗汉、千手倒座观音等塑像,各种神像造型端庄,严肃和蔼。大佛观音同是背靠群峰,层峦叠嶂,山势险峻。有盘蛇曲径,也有长虹陡涧;有神仙洞府,也有宝塔宫殿;有八仙赴会,也有瑶池设宴;有唐僧取经,也有老君炼丹。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使人有置身仙境之幻觉。论其艺术结构可与苏州寒山寺媲美。后大殿及东西阁楼,是寺僧念经的禅堂和宿舍。禅堂西山墙,悬挂一张明太祖朱元璋的巨幅画像:仪容奇伟,五官翘拔,谓之五岳朝天帝王之相。建国初期,巨像流落西大寺山脚下的侯郢村,以后不知去向。
西大寺院内,有一株千年银杏树,主干树围五米有余,枝高百尺,至今枝繁叶茂,结出的白果比一般白果大一倍。同样大小的另一半株银杏树在西山脚下志诚北梢门外百米处的地藏庵后,痛心的是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砍伐作为燃料。西大寺内尚存的这株银杏树,若不是怕砍伐时砸塌粮仓,经当时的周集区委书记李春友批准不许砍伐,早已成为燃火之薪。此银杏树是尉迟敬德当年重建圆觉寺时亲手所植,也是历史的见证。
朱元璋亲笔撰文的石碑,由于嵌于地藏庵的山墙上,70年代初被有心之人起走流落于临水酒厂,80年代,这一珍贵的文物便不翼而飞了。
地藏庵外看五间,进内却是二十五间,由于地基高,历次洪水从未淹没此庵,它好似随着洪水起浮。因此被称为“地藏浮沉”。吴藩臣诗云:“不是莲花不是舟,孤烟半锁水中流,任它四面掀天浪,自有仙人在上头。”
圆觉寺方丈马超峰30年代已是耄耋之年,仍能舞动一对铜钹,身步矫健,旋转如飞,鹤发童颜,谈论宏辩,是沿淮一带的著名高僧。他常向人们讲述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情节动人,引人入胜。当讲到朱元璋绝顶聪明时,即说:别人吟颂过的唐诗宋词,朱元璋听后不忘,并能按照韵律哼成诗句。有一次朱元璋私出山门,跑到山下镇里喝得酩酊大醉,摸到古壁山旁草地上睡了一宿,醒来太阳升出地面,行人匆匆。他即兴哼起打油诗:“天作罗帷地作毡,日月星辰伴我眠,睡觉不敢长伸腿,生怕蹬倒古壁山。”
“古壁雨信”千万年如此。住在此山周围的人们世世代代都知道古壁山上一起雾就会下雨。由于朱元璋当和尚时常到此山玩耍,当皇帝后,此山的名声也大起来,吴藩臣为此赋诗一首:“非烟非雾起岩阿,流水空闻樵子歌。如此山光如此景,定知今夜雨声多。”
临水镇作为古阳泉遗址,曾是汉代宗亲王的封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地藏庵,圆觉寺,千佛寺,文昌阁,魁星阁,建星阁,东岳庙、城隍庙,祖师庙,关帝庙,三官庙,华佗庙,龙王庙,火神庙,财神庙;大八景,小八景,总称为:一庵、两寺、三阁、九庙、大小十六景观。大八景中比较壮观的要数“阳泉雾现”。出现此景,当在春夏之际,晨雾弥漫之时,临水镇北沙滩上空有古城出现,城门内外,行人可数,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吴藩臣有诗为证:“孤城突兀起平沙,烟雾茫茫十万家,太虚蜃楼移变幻,空数胜景现昙花。”
(张雪东 王祖光 孙鸣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