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落架维修千年古塔倾斜了落架大修现状加
2024年05月11日 雪梨资讯
应县木塔留给世人这么多的谜,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研究人员,八方游客……一批一批的人来了又走……木塔也老了,我们明显的能够看出来,它倾斜了,身子往后仰了,扭转式的倾斜了。
为了保护木塔,大批的专家学者们来到这里,测量、考察,通过多次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木塔一层内外槽柱周围有土墙夯筑,由于其刚度较大,对柱体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所以木柱倾斜较小。
根据实测结果,木塔变形较大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二层明层,三层的明层和平座层(暗层),而且二三层变形的方位不同。二层明层变形是向东北方向倾倒的趋势,三层明层变形是向西南方向倾倒的趋势。由于两层倾倒的方位不同,所以导致木塔塔身出现扭转的感觉。
应县木塔(二、三层扭转式倾斜)
除此之外,各层柱网的垂直沉降现象也很严重,木塔构件因受压劈裂、受压垂弯、受压折断、受压扭曲等纵横变形收缩是损坏的重要方面。应县木塔亟待维修。
应县木塔破损的木构
根据记载,应县木塔900多年间,进行过几次维修:第一次是在金明昌年间(1191—1195年),也就是塔建成后130多年,塔内加方柱,平座内后加枝樘等,后加构件,大大增强了塔的结构强度,属于加固措施,所以记载为“增修益完”。
元代再次维修,没有详细记载,明正德十二年,重妆佛像;此后,清康熙年间至同治年间又修理过几次,大都是修补和装饰,没有触动本体结构。
加固维修
民国十七年、十八年修过两次;民国二十年,木塔遭受了最大的厄运,地方绅士们将各层灰墙及其内斜戗拆除,全部改装成现在的格扇门,看上去玲珑剔透,但它原有的三角斜撑加固作用却消失了,所以专家指出:“木塔历史上的错误维修,以此为最”。
1974年-1982年整修,先后更换了楼板,楼梯,围栏,加固二,三层大梁,加固了塔基,补塑了文革中被毁坏的各层塑像,并油饰了外部所有的构件。
应县木塔一层佛像
如今应县木塔的保护,存在着很多难题,对于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如何在消除木塔安全隐患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存木塔的原始构件,让木塔在维修中的损失减到最小,这是工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我国文物保护界还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过经过文物保护、古建筑、木结构、钢木结构……众多专家近20年的勘察研究,维修保护方案思路日益清晰。
主要提出来几种方案:1:落架大修,把木塔拆掉,将原有构件进行编号,逐项检修,重新搭装,合成复原。2:悬吊维修,把三层以上整体抬升,仅拨正维修下面两层,再把上面放回原位。3:现状加固,用现代的钢架支撑,加固维修残损部件。经过探讨“现状加固”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钢架原理图(引用研究所图片)
现在应县木塔正在申遗,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应县木塔一定会重焕光彩,来迎接大家的到来!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定配合删除,谢谢。大家对应县木塔的维修方面,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呢?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