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立秋怎么养肺最好立秋后做好这3件事孩
2024年05月17日 雪梨资讯
立秋后虽然还没有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但时节已经发生了变化,养护孩子的方法也要及时作出调整。
否则,秋行夏令,不合时宜,孩子在天气转凉后,埋下的病根就会爆发。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
因此,立秋后养护孩子,一定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滋阴润肺,二是强健脾胃,三是重视养肝,及时调整孩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帮助孩子秋冬季节少生病。
夏养心,秋主肺,到了秋季就要转为养肺为主。
肺开窍于鼻,鼻子是肺脏的“窗口”。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外邪从口、鼻进入,最先攻占的就是孩子的肺,首先犯肺。
孩子的肺脏娇弱,立秋后又没有及时顾护,等到天气转凉后,呼吸系统的疾病就会频发,比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
因此,秋季的养护,首先就要以养肺为主,孩子的肺强了,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门才会坚固。
而秋季干燥,肺脏最怕干燥,防燥就要滋阴,所以滋阴润肺最关键。
食养
从中医五色论来看,白色入肺,多吃白色食物,对滋养肺部很有好处。
比较常见的白色食物:梨子、银耳、百合、白萝卜,山药、莲藕、杏仁等,都有润肺益气的作用。
立秋后,每周给孩子吃1-2次甘凉清润、润燥润肺的粥或汤水,比如百合莲子粥、沙参麦冬汤、玉竹麦门冬汤。
养肺
清新自然的空气有补肺养肺的作用,人体通过肺部从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呼出体内的浊气,都能养肺。
平时,宝妈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草地、郊外、树木多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或者每天早起在小区里散步。
脾土生肺金。脾土与肺金是母子关系,脾土健旺,肺才能得到呵护和充养,因此,润肺,从健脾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立秋后,孩子咳嗽反复出现,多是因为脾失健运,水湿停滞,上犯于肺。
脾失健运,水湿无法运化,就会凝结成痰,堵塞管道。痰随气逆,上犯于肺,孩子就会出现咳嗽。
孩子咳嗽老不好,不仅要润肺,关键在于健脾祛湿。
食养
脾主黄色,给孩子健脾,就要多吃黄色的食材,比较常见的,小米、玉米、南瓜、花生、红薯、黄豆、山药等。
山药的皮是黄色的,肉是白色的,黄色入脾,白色入肺,所以山药既补脾,也补肺,山药煮粥就是经典的补脾益肺的食养方。
茯苓,甘淡性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茯苓煮粥,既能祛湿,又能健脾,也是不错的选择。
补脾
脾主肌肉,平时可以让孩子适当的运动,带着孩子去郊外、草地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适当的慢跑、踢踢小皮球、骑自行车、放风筝等。
根据孩子喜好灵活的做出选择就好,养肺的同时还能补脾,一举两得。
肺属金,肝属木,五行中,金能克木。立秋后,肺金当令,肺气太盛会伤肝。
肝主疏泄,肝木受损,无法疏泄脾土的郁滞,就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孩子一旦出现积食,脾胃很快也会受到损伤。
因此,秋季润肺、健脾,一定不能忽视对肝的养护,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的平衡。
食养
要养肝,就要适当吃酸。药王孙思邈就主张道:“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苹果、石榴、葡萄、山楂、乌梅、枸杞等,都有养肝保肝的功效,都能适当的给孩子食用。
柠檬蜂蜜水,既能润燥又能养肝,性味也比较平和,特别适合这个季节孩子日常饮用。
早睡养肝
中医里说:肝胆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最旺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要经过肝,这个时候,肝脏的解毒作用到达最高峰。
所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要给孩子养肝,除了食养,还要早睡。
温馨提示:秋冬季节要想孩子少生病,就要同时养好孩子的肺、脾、肝三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文中介绍的养护方法,宝妈们要真正的用起来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