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镜子2018世界杯足球的脸悄悄在
2024年06月05日 雪梨资讯
今天凌晨,随着法国队第二次加冕,俄罗斯世界杯落下了帷幕。回首望,多少往事历历,在已经进行的21届世界杯、长达88年 的长河中,俄罗斯世界杯又给人们留下了哪些“不一样”的记忆?通过世界杯这面镜子,又能看出世界足坛的哪些新趋势呢? 不禁想套用一句歌词:你看,你看,足球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欧洲足球独领风骚
当乌拉圭队和巴西队双双止步1/4决赛之时,也意味着美洲球队阔别世界杯冠军的时间再次被延长,他们上次捧起大力神杯,还是在2002年。
前13届世界杯,美洲球队拿过7次冠军。但1990年以来的8届,除了巴西队在1994年和2002年各拿到1次冠军之外,其余冠军均被欧洲球队包揽。
美洲足球在与欧洲足球的“赛跑”中掉队,与职业联赛的发展水平不无关系。近年来,欧洲五大联赛逐步走上世界足球经济产业链的顶端,吸引了当今足坛许多优秀球员。本届世界杯32强的球员大部分效力于欧洲联赛,英超、西甲、德甲、意甲和法甲五大联赛输出的球员超过了半数。
相比之下,南美足球联赛输出的球员数量有限。长期以来,美洲足球把大批优秀球员输送到欧洲,成为转会市场的大赢家,但本土联赛却日渐式微,南美球员也日渐欧洲化,近年来,美洲联赛单独培养的顶级球星越来越少。
此外,亚洲和非洲球队仍然是“配角”。本届世界杯,亚洲球队的表现有所起色,日本队不但杀进了16强,还险些把比利时挡在8强之外。但非洲球队表现平平,没有给人太深的印象,截至目前,还没有非洲球队杀进4强,多少也与职业化水平有关。
传控打法遭遇瓶颈
热衷于传控的球队虽然早早出局,但并不代表着这种打法已经过时,只能说遭遇了瓶颈。
德国队止步小组赛,西班牙、阿根廷止步1/8决赛,让传控打法遭到质疑。不过,从这些球队的表现来看,囿于人员配置等原因,实际上大多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传控打法的真正效力。
推进速度不快,后场倒脚太多,缺乏前场的创造性……这样为传控而传控,徒具其形而不得其神。巴萨和昔日的西班牙队在禁区附近手术刀般的精妙一脚,才是传控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这套极难练就的精妙“武功”,需要各队继续寻找“有缘人”,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演变和革新。
另一方面,对防守的重视达到了近乎空前的程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门梅特教授研究发现,除了个别几场比赛之外,大部分基调就是“绝不轻易丢球”。重视防守没错,但如果“美丽足球”让位于“功利足球”,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足球比赛的悬念和魅力。毕竟,面对“大巴”,任何球队想要通过运动战进球都不是容易的事。
数据显示,本届世界杯大约40%的进球来自于定位球,而2014年世界杯这一比例只有26%。获得第四名的英格兰队,12个进球中有9个是通过定位球实现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一些球队对定位球战术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破密集防守乏术的无奈。
密集防守还压缩了锋线球员的表演空间,导致充满想象力的过人和传球动作减少,让足球比赛的观赏性有所下降,这或许是球迷不愿看到的。
新技术带来新变化
这是首次引入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的世界杯。
小组赛阶段,VAR一度引发争议,外界对于它所造成的比赛碎片化、补时过长颇为在意。
但季军争夺战开始前,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公布的数据表明,62场比赛中,VAR使用次数超过440次,主裁判观看视频回放次数达到19次,更正了16个不正确判决。因凡蒂诺将此描述为“16个错误决定变成了16个正确决定”,他表示,VAR把裁判的判决准确率从95%提高到了99.2%。
另一方面,国际足联对VAR介入比赛的方式进行了优化。没有必要暂停比赛但又需要VAR时,VAR进入了“后台运行”,使得主裁判与VAR之间的关系更趋合理。
历史上,世界杯经历过多次规则更改和新技术运用,譬如替补人次增加、门线技术等。本届世界杯,比赛用球“电视之星18”因加入了芯片而更加智能化,尽管守门员对此褒贬不一。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更多的新技术会介入到世界杯赛场上。
(燕赵都市报 特派记者王伟宏发自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