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养老项目

悟空爸爸育儿经西游记里潜藏的育儿经一名合

2024年06月06日 雪梨资讯

男人最大的成功,便是做好父亲这个角色。

——虎妈

作者 | 咖啡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最近,宅家隔离,陪孩子一起重读《西游记》,却窥见了新的天地。

发现这部名著里竟潜藏着深刻的育儿道理:

父亲越严厉,儿子越叛逆。

《孝经》曾说:孝莫大于严父。

从古至今,在中国,“严父”是爸爸教育子女的传统形象,也是人们认为教育好子女的必要的相处方式。

但父亲们却常常误解了它的含义,将严字泛泛地理解为简单粗暴的棍棒式教育。

因此,教育出的子女往往很叛逆,对亲情也很冷漠。

《西游记》里就有这样两对父子关系,因为爸爸错误的严厉式教育,最终分道扬镳,令人唏嘘。

《西游记》八十三回里,原文有一幕让人忍俊不禁:

孙悟空误会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托塔李天王的女儿,想找他算账。

李天王一时气不过要打孙悟空,哪吒却上前用斩妖剑将他的刀驾住。

其实,他只是想让父亲冷静一下,没想到这个动作却让李天王大惊失色。

只见他赶紧向塔座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里后才问哪吒:

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原来,哪吒曾抽了龙王儿子敖丙的筋,犯了滔天大罪。

李天王怕受牵连,想要杀了他,哪吒一气之下决定削骨还父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后来,佛祖救了哪吒一命,让他起死回生。哪吒得了性命后,又想回去杀李天王报剔骨之仇。

李天王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以和为尚,赐予他一座黄金宝塔,这座塔代表了佛祖,并让哪吒认塔为父,从此哪吒见到塔就不敢起杀意。

这也是原著里提及哪吒的父亲总是托着塔,被人叫托塔李天王的原因。

那天,哪吒拦住父亲时,刚好李天王手里没托着塔,怕哪吒报仇,才会如此慌张。

在哪吒面前一向威严的李天王,没有佛塔傍身却见子如鼠,实在令人唏嘘。

其实,哪吒报的不仅仅是剔骨的仇,而是父亲的那份绝情。

虽然杀人之心不可有,但哪吒也是为了自保,才闯下了杀身之祸。

而李天王却无视问题背后的原因,对哪吒严加惩罚。

事后也没能和孩子取得和解,只能借佛塔震慑,找到一点点父亲的尊严,这样的父亲早已名存实亡。

心理学曾指出:

父母表达愤怒,试图通过惩罚威胁来树立威信时,孩子会产生羞耻情绪,也许会开始认为自己是坏人。

孩子犯了错,如果父母高高在上往外推,孩子心理就会认为,自己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很容易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从此踏上“逆子”的不归路。

无独有偶,白龙马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他的亲爹西海龙王敖闰和李天王也是同款爸爸。

《西游记》第八回里记载,菩萨在为唐僧物色徒弟时,正好听见空中有一条龙叫唤。

菩萨问:你是何龙,在此受罪。

他跟菩萨说:

我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因不小心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父王一生气,告了我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菩萨见状,跟玉帝请示后,才饶了他的性命。

把小白龙送到深涧中,安排他等取经的唐僧来,变做白马,为唐僧做个脚力,上西方立功。

这就是白龙马的由来。

而此后,小白龙跟他的父亲便再没任何瓜葛。

记得,在取经的过程中其他三个师兄多少都有想回自己老巢的念想,而小白龙从来都没动过这样的念头。

取到真经后,小白龙更是化为龙身盘绕在灵山门口的华表柱上,与父亲永无来往。

小白龙犯了错,菩萨尚且能饶他一命,但他的父亲却连缓和的余地都不给,直接就给告了,实在是绝情。

也许,从他被父亲大义灭亲那一刻开始,心就已经死了。

从原著的细节中,就能看出西海龙王平常日理万机,甚少和小白龙有交流,根本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可儿子犯了错,却要端起父亲的架子,行使权利给予严惩,实在不能让人心服。

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平时对孩子总是不管不顾,一旦闯祸就一把将他推出去。

甚至会辱骂: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仿佛这样做,就能给给别人一个交代。

而用严惩的方式就能证明自己尽到了父亲的义务。

其实,这是为了推卸教育责任,维护自己面子,简单粗暴又自私的行为。

武志红曾说:永恒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有时高位,有时低位,能有动态平衡即是平等。

父母毕竟要发挥父母功能,而且父母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有时需要处于权威位置,没必要非去处于低位。

关键是觉知自己,别总刻意强求高位。

做爸爸的更应该有这样的觉醒,可以试着从这几方面检视并修正自己:

1. 做严父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

曾经《少年说》里有一位男孩的爸爸是名边防战士,他曾立下过很多军功,可当他退伍回家后,想弥补对儿子的陪伴时,儿子却很抗拒。

孩子哭着喊:我不是你的士兵。

原来儿子控斥爸爸的棍棒教育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只要我哪点做的不好,爸爸就挥拳而来,我连话都不敢大声说。

男孩发自内心地希望爸爸能和他多一些沟通和交流。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说:父母的“权威”不是靠立规则,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

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持枪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爱孩子,要先从付出开始。

很多爸爸在生活中本就缺席对孩子的陪伴,一出现就套上严父的角色,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简单粗暴地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来。

这是一种情感暴力。

只有爱孩子的父亲,才会有爱父亲的孩子。

爸爸要多花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多一些用心的陪伴,少一点暴力和发号施令,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2. 做严父不等于铁面无私。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曾说: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

有些严厉的爸爸,平常没内心关注孩子,孩子一犯错就粗鲁地教育一顿,结果孩子不但不改正反而越来越逆反。

生活中,爸爸不仅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更要懂得把每一个错误当成教育的机会,抓住机会引导和纠正。

既要让孩子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带来的后果,又要给机会去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给予改正的机会。

如此,才能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来就不容易酿成大错。

3. 做严父不等于声色俱厉。

童话大王郑渊洁把两个孩子都培养得很优秀,但他从来没有对他们高声说过话,发过脾气。

现在,他对他的孙子更是如此。

他曾说:在好听的声音陪伴下成长的孩子,身心愉悦,没有怨气,心旷神怡,雍容宽容光荣,对世界充满爱。

生活中,有些父亲在外面对人和颜悦色,可在家里却总爱端起架子,在孩子面前声色俱厉,高高在上。

有些父亲还爱把职业习惯带到家里,尤其在对待孩子时总是用命令式口气说话。

这会让孩子错误的理解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是因你而来却不完全属于你。

爸爸不要用声音来表现自己的权威,要多用温柔平和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和尊重。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爸爸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爸爸滥用权威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更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无权威,又会让孩子无敬畏之心。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掌握好分寸,既不失了威严和原则,又能让孩子在有爱的氛围中成长。

唯有如此,爸爸才能成为一名不被孩子记仇的严父。

*本文系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120万精英家长都已关注我们。

安德森医院看病中介电话

海外就医咨询案例

纪念斯隆凯特林看病流程

去美国看病的流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