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布施什么叫布施怎样布施
2023年07月19日 雪梨资讯
什么叫布施(什么叫布施,怎样布施)
1.什么叫布施[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
布施,梵语:Dana,又称为檀那、布施度。
意思是以福利施与人,以施与财物为本意。但是布施不只是局限于财物。
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心行,第一就是实践“给予”的美德。布施的内涵,佛经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是由浅入深的次第。
布施给寺庙、僧侣,也常称为种福田,意思是为来世累积福德。 布施的种类一、财布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法布施:布施真理、智慧,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使人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动发心修行、追求真理。 三、无畏布施:竭尽所能去解除别人的恐怖和畏惧;也就是布施信心、爱心。
布施的益处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众生,佛教用语。],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 七、入众不怯: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佛教认为出家众主要行无畏布施、法施。
在经典中,佛并没有要出家众行广大的财物布施。宗喀巴大师说,这是由于会障碍闻思修,故不许出家众集财宝而行财布施,但若无妨害,由宿生福力多而得的财宝,也当行财布施。
在家众主要行财布施,施予香火钱。佛家称之施主,又称檀那主、檀越主。
2.关于布施放生结善缘 例如,与他人结书本缘,与他人结时钟缘,与他人
以佛菩萨的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待人,以欢喜心视人,广结善缘[广结善缘亦简称结缘、有缘。],布施分很多种,财布施只是一方面。
法布施:以经书、讲经说法的碟片结缘他人、劝人学佛等均是法布施。
无畏布施,让众生不再感到畏惧,在别人忧伤、害怕、恐惧时安慰他们。最简单的,吃素就是无畏布施,放生也是无畏布施。
其他布施:
第一、和颜施:对於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第二、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励人应切实力行。第三、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第四、眼施:用和气的眼神看人。第五、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如帮人拿行李。第六、座施:让座给人的布施。第七、察施:不用问对方,就知道对方的心理。如果你身体力行此七项布施,幸运会跟著来。
3.佛法是用布施结善缘吗
若从三宝的立场来说,广结善缘是指无差别的平等布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众生,有教
无类,不论程度的高下、财富的有无、权势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能的深浅,对他们都是
有求必应。因此,三宝接受一切供养,绝不挑剔;任何人只要发心供养,不论数量多少,也
不论财物品类,都是以慈悲心、欢喜心来接收。此在释迦世尊的时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
他们每日托钵乞食,挨家挨户,贫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的种类、质量,有什么就接受什
么,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满钵或适量即止。这就是以平等心广结善缘,又称为「一钵千
家饭,广度有缘人。」布施他人固然是结善缘,接受布施也是结善缘。
4.根据佛法,布施有讲究给哪些人比较好,给多少比较合适吗
布施波罗蜜[桑科(Moraceae)波罗蜜属常绿乔木。]。
布施,是六度万行里一个基础的修法,也是最初的一种修法,是所有大乘学者都要学修的。布施波罗蜜在成佛的过程中是一个必经之路,若是布施波罗蜜没有学好、修好的话,就无法能够学修其它的波罗蜜。
若是没有学修六波罗蜜的话,无法能够圆满福慧资粮,也无法能够显现佛性,无法成佛。 我们做布施的时候,首先要有平等心,这很重要!——这是讲布施的对境。
我们给谁做布施呢?给一切众生[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这是第一步,这个也很重要!若是第一步没有做到,就无法做到第二步、第三步。 第一步是平等。
我们现在也做布施,但是我们的心态、家庭、生活为什么没有转变、没有改变呢?因为没有对治这些妄想、分别、执着等习气。其实做布施,是直接能够对治这些的。
所以首先要修平等心,要断除这些妄想、分别、执着。 当我们做施舍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只帮助贫困的人,不帮助有钱有势的人;只帮助善良的人,不帮助凶恶的人;只帮助好人,不帮助坏人。
这都是分别,都是不平等的。 慈悲心的基础是平等,布施的基础也是平等。
若是心里还有分别的话,你无法能够做到布施波罗蜜,只会成为一般的布施。我们为什么要去帮助众生、爱护众生呢?因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爱护,都需要我们的爱心啊! 我们现在做布施,是因为对方是残疾人,是乞丐,是困难的人——这样无法能够平等地对待众生。
我给大家讲过,众生最可怜的地方,不是没吃、没穿,不是这些暂时的困难,而是愚痴与颠倒,烦恼与痛苦。除了佛菩萨之外,众生都一样。
在这样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这才是平等。 今天在街上遇到乞丐或者残疾人了,我们帮助他们的时候,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呢?应该是:“他是众生,因为他愚痴颠倒,前世造业了,然后感受现在这个果报,他需要我的帮助,我应该帮助他。”
这才是正确的。 佛法是对治烦恼、习气的,若是没有对治烦恼、习气,就不是佛法了。
布施也是一样,若是没有直接对治烦恼、习气,那就不是佛讲的布施,不是我们大乘学者要学修的布施,而是一般的布施了。一般的善心、爱心,可以说每个人基本上都有。
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施舍给他,这就是布施,而且你的发心应该是正确的、清净的。若是你有分别,如果觉得我可以帮助一些人,可以施舍一些众生,但是对另一些众生却不能帮助,不能施舍。
比如不能帮助那些恶人、贪官、强盗;不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敌人。这样的施舍不叫布施。
布施的对境是一切众生——包括这些恶人、敌人、坏人、恶魔、鬼神等。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是做布施的原因,这样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
做布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去掉这些。 拿什么来做布施呢?大乘佛法里,尤其是密宗里专门有施身的修法仪轨——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施舍给那些鬼神;把自己的身口意献给上师三宝,做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为上师三宝的事业做出贡献;把自己的身口意献给一切父母众生,让他们高兴,做他们的服务员,做他们的*隶——这是身布施。
真正做布施的人,真正的菩萨,是众生的服务员,是众生的*隶。自己的身口意是众生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众生怎么对待自己都可以。
我们不是发心、发愿将这一切献给众生、布施给众生了吗?这不该是虚情假意的,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吧!家人也是众生,单位的同事也是众生,素不相识的人也是众生。对自身的贪着要去掉,身口意三门是一个利益众生、服务众生的工具,它是属于众生的。
你这么想,心里这些烦恼就都没有了。在家里多干一些,多付出一些是应该的。
在单位多做一些事情也是应该的。因为你的身口意是众生的了,也是单位里那些领导、同事的了,那还跟他们计较什么?还跟他们谈什么条件啊?如果你在家里、在单位没有服从他们,没有为他们服务,没有让他们满意,你的发心就是假的。
在外面也是,什么叫施舍?就是布施。在外边你帮助别人,包括给别人一个笑容,让个位置都是布施。
很多时候,我们家里不清净,身上不清净,然后就想把这些众生赶走或者让他们离开。你的发心是纯正的吗?若是纯正的话,你的身口意三门,包括你的家都是众生的。
你为什么要赶他们走呢?为什么要让他们离开呢?这就说明了你发心不正,发心没有到位。真能施舍的话,你就会明白自己没有权利、没有资格让他们走。
你应该善待他们,应该与他们和睦相处,这主要是为了断除对身体的贪着与贪恋。 然后是受用。
自己所拥有的这些,在适当、必要的时候要施舍给众生——不管是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包括善根都要回向给一切众生,为了他们能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有的众生特别贪恋自己的身体,有的特别贪恋自己的受用,有的特别贪恋善根。
——统统都要放下,都要去掉!修施舍心、修布施,主要是对治这些烦恼,尤其是对治贪心和吝啬心。虽然做布施了,但是心里还有吝啬,那还不是清净的布施。
布施还有法布施与无畏布施。法布施,最好就是辗转法。
5.若以大千世界,无穷珍宝,布施大众穷苦,使天下太平,从无疾苦,可
布施的功德,比不上皈依、持戒。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功德,佛陀有非常详尽的解释。有一次,佛陀的养母要供养佛陀袈裟作为个人施,但佛陀拒绝了,说道:乔达弥,将它供养给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