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检测系统

托班幼儿咬人育儿知识宝宝爱咬人是怎么回事

2024年06月06日 雪梨资讯

糖糖妈妈最近特别烦恼,3岁半的糖糖之前在离家不远的小托班,被其他家长联名投诉,说孩子性格不好,经常抢别人东西。

糖糖妈妈寻思,这个小托班里,人数较多,孩子教育程度不同,老师不一定顾得过来,于是送到某知名品牌的托班里,结果,下班后去接糖糖,就接到老师的投诉:“糖糖宝宝今天咬人了,喏,那个小孩子的胳膊都紫了”。

糖糖妈妈一看,果真如此,问糖糖为什么咬人,糖糖抿紧了嘴,不说话。

糖糖妈妈给被咬孩子郑重道歉,正说着,对方家长过来了,了解完始末,家长说,其实自己宝贝以前也喜欢咬人的,爸爸妈妈重视了,咬人这个事情,是可以戒的!

糖糖妈妈赶紧请教,原来宝宝咬人真的特别常见,而且有法可依。

判断宝宝咬人的原因

01 生理需求

每个阶段,都会有家长抱怨孩子爱咬人。在孩子1岁以内,孩子咬人也许是出于生理需求,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5-9个月。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爱咬自己的手指,有时会在妈妈喂奶时咬妈妈。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无意识的咬人,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出牙的痛和痒而产生了咬人的情况。

他还不知道从别人的表情中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正确。所以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留心,给孩子准备一款合适的牙胶或者磨牙棒,供孩子缓解这种不适。

02 心理需求

抱怨孩子爱咬人,实际对孩子来说,我们给他扣的帽子有点过大。家长不能理解的是,有的孩子咬人,单纯因为希望得到关注。

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他并不知道哪些是对和错,比如说咬人或者打人。有时孩子咬人,大人做出过激反应,反而让孩子觉得好玩。而且一咬人就得到了家长们特别的关注,在TA的小脑袋里,咬人=家长关注,可能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乐趣的行为保留下来,所以才反复出现咬人的情况。

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10个月以上。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阶段的行为应该淡化处理,他咬人的时候家长忍一下,而且没有任何表情,咬两次以后他觉得没有趣就不咬了,对于打人的行为等等都是如此。

在育儿理念里,有一个理论,叫强化优点淡化缺点,遇到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淡化不理,使孩子逐渐遗忘。不仅是咬人,还有说脏话等情况也非常适用。

03 社交需求

小孩子1岁后,陆陆续续开始会走了,社交需求随之变得旺盛。在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他会慢慢学习交流的技巧。

但是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自出生之后,所有人都是以TA的需求为中心,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与外面的小孩子们打交道之前,TA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中心。

所以,TA希望在交流过程中别人也像家人一样积极回应他,如果别人没有回应,挫败感随之而来。

与社交需求不匹配的是,一两岁的孩子人际交流60%运用的是肢体语言,我们常常看到,小孩子在一起则喜欢“上手”,比如直接去摸别人的脸,拉扯对方,甚至咬人等等情况。

遇到不如意的事,比如别人玩他的玩具,他会认为“我的玩具我可以玩,别人不能动”,他们不知道怎么拒绝,于是便用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咬人。

上面说到的糖糖宝宝就是这样的,她认为她正在玩的东西别人不可以碰,一着急就张嘴咬下去了。

宝宝咬人怎么办?

宝宝咬人,家长第一反应是批评孩子,其实大可不必,咬人一定是原因的,不妨先了解原因再说。

01 冷静

咬人的现场一定是鸡飞狗跳,被咬的孩子家长在旁边虎视眈眈,任何一个宝爸宝妈这种情况下,能稳如泰山。来,深呼吸,再深呼吸。1秒2秒……5秒后再去和孩子沟通。

不仅仅是家长,孩子也需要一点的冷静期,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正常来说,孩子都知道咬人的行为不对,但往往遇到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是冲动的,行为不会经过思考,立即产生。

情绪会互相感染,当父母过来,孩子的内心充斥着害怕、委屈、抵抗等等感觉,家长不冷静,会让事件进一步激化。

02 理解情绪

蹲下身体,抱抱孩子,耐心询问事情原委。

最常见的莫过于玩玩具引起纷争,告诉宝贝,“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的,他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很不开心”——理解他的委屈,让TA知道,妈妈过来是帮着解决问题的,是队友,不是敌人,帮他梳理情绪。

“如果你现在不想分享,我们用嘴巴说,告诉别人,你不愿意。你看咬人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怎么办呢?”——他的不舒服被你理解后,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03 理念传递

情绪接纳后,告知社交规则。

“你看,咬人的确不对,我希望你可以先单独就咬人这个事情跟对方道歉,然后大家再商量下,是不是一起玩这个玩具,会更有意思?我有很多的玩法,可以教给你们哟”——当情绪被梳理通顺后,进一步的分享建议也容易被接受。

当你和对方家长还在沟通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孩子是最不记仇的,前一秒还你争我抢,下一秒,就团结协作。

孩子在慢慢长大,“欺负别人”也只是孩子情绪发展的一个过渡期而已。这中间,我们的理解和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坏孩子”、“臭脾气”的帽子,因为他只是还没学会正确的表达和社交而已。

接纳孩子的情绪,每一次冲突后,孩子会得到成长,找到打开社交圈子的正确方式。

海外就医中介收费

美国看病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