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育儿宝亲友怎么关注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

2024年06月19日 雪梨资讯

01

亲戚的邻居小桃的儿子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只会简单的说“爸爸”、“妈妈”,其他的就不会了。有一次,我跟她聊天,你们不陪孩子说话的吗?妈妈小桃说,说得比较少,孩子爸也很少跟孩子说话,就自顾刷手机。

其实,妈妈小桃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她的儿子在一旁玩,而小桃则安静的站到一旁玩手机。刷到高兴处还哈哈大笑。儿子则在一边玩耍,偶尔叫妈妈时,小桃仿佛没听见。

小桃说,她一个人带孩子真的是累了,烦了,而且小孩不听话,怎么说都不听,说多了也听不懂,所以干脆就不说了。

同样是一个人带娃,妈妈小美可不是这样。虽然也会感到累,烦,但都能挺过来。生活中不停的跟宝宝沟通交流,哪怕孩子小听不懂,妈妈小美也像有人聊天一样跟孩子聊天。慢慢的,孩子2岁时都能正常跟成人聊天了。

而且这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到20天,反而小桃的儿子要比小美的儿子大20天呢。为什么他们差距这么明显?学习一种语言需要语言环境,没有环境如何来学?因此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尤其是来自父母或抚养者的语言。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在这三年里,是什么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是语言,确切的说,是抚养者的语言。

02

生活中有哪些因素阻碍我们同孩子有效交流父母双方工作很忙。家庭添加了新成员,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将来,很多父母都选择双双一起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有的老人话语少,有的老人带着孩子还会做家务比较忙碌,只要孩子不吵不闹就谢天谢地了。想整天陪孩子说话似乎不可能,就算有语言环境也只会是很单调。有的父母白天上班,晚上能在家陪孩子玩一玩,说说话。但在陪伴的过程中,有的父母还是忍不住刷手机。孩子没有了语言环境,说话就会变晚。有的全职宝妈本身自己不爱说话,因此在带娃的过程中,也会全程“沉默”。如此,孩子就没有了学习语言的环境。

03

我们如何与孩子在生活中进行丰富的交流呢“没有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他们的聪慧源于后天的培养。”大脑的发育是需要依赖适宜的环境,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给它所需的养分。

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在《父母的语言》中提出3T原则:

即Tune in 共情关注;Talk more 充分交流;Take turns 轮流谈话。

1T:共情关注 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例:

已经到了该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你也很温柔的在跟孩子说:“宝宝,过来,妈妈给你讲故事了”。

可你的孩子好像没听见,因为他正在玩玩具或是搭积木。

此时,你可以参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进行一些对话互动。哪怕只持续很短的时间,孩子的大脑也能得到开发。

等孩子不想玩了,就可以询问孩子,想听妈妈讲故事吗?

平时,我们要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玩玩游戏,搭积木,多参入到孩子的世界。这样“共情关注”的效力就能得到强化,大脑发育的关注力才会产生。

2T:充分交流 只有父母和子女全身心投入交流,充分交流才能发挥作用。例:

“妈妈来给你换尿布拉。看看,都湿透了。闻闻,臭死了!”

“来吧,宝贝我们换片新尿布。”

“你看看,不湿拉。来摸摸,是不是又干又软。”

“换了是不是舒服多了?”

“来吧,现在换上你可爱的粉红小裤子。”

“不管你尿不尿床,宝贝,妈妈都爱你。”

生活中,你有这样对小宝宝说过吗?

说实话我还真没有,现在觉得挺后悔的。虽然早期我也有重视,但绝对没有这么丰富。

3T:轮流谈话 这一原则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决定性作用。婴儿时期,婴儿都会用哭来告诉父母,我肚子饿了,我拉粑粑了,我不舒服了,父母都会随即作出回应。

等到孩子开口说话了,也要积极地回应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多用开放式问题跟宝宝进行“轮流谈话”。多用“怎么办?”“为什么呀?”

04

在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要等孩子把话说完,千万不要中途使用一些强制性的语句:“不要”、“停下来”、“不行”等等之类的。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可以同种事物多种表达,不要局限一种描述。如果说法单一,孩子模仿有限,孩子3岁时,就不能说出丰富类别的词语来。全家人要有在一起聊天的习惯。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各位爸爸妈妈们抓紧时间咯。

我是花醒育儿,一孩之妈。专注育儿领域,欢迎关注,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如果你喜欢这边文章,请点赞收藏。如果你觉得可以帮到朋友,请转发。谢谢!

出国看病的中介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有哪些

美国本土海外医疗机构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