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租房卧室装修简约风格崇阳石城镇大寨兴
2024年06月19日 雪梨资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李周凤
崭新的楼房,整齐的路灯,平直干净的水泥路直通院户,房前屋后栽植的蔬菜长势喜人,广场上休闲娱乐的群众,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16日,记者走进崇阳县石城镇大寨兴苑集中安置点,见到这样一幕。
“曾经,每年夏天都是我们的噩梦。”新桥村村支书舒幼平回忆道,过去的新桥村,“两山夹一沟”,没有平地,没有水田,一到夏季,河水猛涨,河上的便桥常被淹没,“进不去、出不来”的情况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
“村里基础设施基本为零,进村道路不通,无特色资源、无劳动力,‘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这样的生活现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一旁的塔坳村村主任李顺发说。
为了让百姓彻底“断穷根”,近年来,石城镇党委政府按照发展“飞地经济”扶贫的工作思路,在集镇附近建设集中安置点,用于安置原来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双港山区的新桥、塔坳、宝林、石门4个村的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和同步搬迁户。
2017年5月,位于石城社区一组的大寨兴苑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该工程分二期,第一期建房100套。2018年12月底,20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和80户同步搬迁户正式入住。
记者随机走进3栋1单元,56岁的万学文正在厨房里张罗午饭。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得特别精致,电视机、沙发、冰箱、厨具,一应俱全。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住上精装修的楼房。”万学文说,以前家里只有几间破败不堪的瓦房,2015年,一场特大洪灾将瓦房冲垮了,一大家子只能到镇上附近的白螺坳租房住。去年下半年,大寨兴苑动工建设,他们全家人凑了85000块钱,同步搬迁住进了新房。
“山里没有学校,为了送孩子上学,大孙子3岁半时,我们一家就到白螺坳租房,直到他18岁,我们一家子还在租房住。”65岁的程金池一家去年结束了15年的“租房史”。
“如今两个孙子都在镇上读书,每天早上7:15校车会来接,下午4:30会送到门口,非常方便。”56岁的刘红娥再也不用为送孙子上学的事焦虑了。
“刚开始村里把我家纳入搬迁户时,我还不愿搬,想着到了集镇什么都需要花钱,我又没文化没技能,怕拖累孩子。幸好村干部多次为我讲解政策,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曾素平满脸不好意思。
她说,新居平整、亮敞,邻居多,而且互帮互助,比起以前单家独户住在山沟沟里不知要强多少倍。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她还能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上班,日子越过越好。
“超市一年收入4、5万元,看似不多,但是不用背井离乡,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到。”小区门口超市的负责人曾庆芳搬到新家后,在自家门前办起了小超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生意红火。
跟曾素平、曾庆芳一样,很多住户通过种植、劳务、商贸等,实现了轻松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
为解决搬迁户们“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问题,石城镇还征地分配给他们开辟菜园子,保障蔬菜基本自给,在建有产业扶贫车间的同时,联系附近企业建立就业基地,让搬迁户就近务工,提高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