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花不在行(管理不能复制:护花感悟)
2024年07月05日 雪梨资讯
养花、护花看似简单,浇浇水、施施肥就好了,照猫画虎,跟着别人做就行,实则其中的学问也不少。同理,企业管理从字面分析是“管”和“理”,只要认清是管住(古典管理观点)还是理顺(当代管理观点)就行,似乎也不难,照抄成功企业的做法就可以了,但没有哪两家企业的情况完全相同——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所谓,护花使者难做,管理不能复制。
朋友送我一盆非常好看的花,经过我多年的精心护理,长势甚好,绿绿的叶子、繁茂的花朵加上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常常陶醉于斯。花非名贵品种,但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忙碌,无暇照料这盆花,就将这“任务”交给了我的妻子,但她对养花不在行。这期间,家里正好要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卖掉,其中有一小瓶食用油没用多少,但时间已经非常长了,扔掉又觉得很可惜。于是,她开始打这瓶食用油的主意。她想:食用油的营养比水要多得多,如果用食用油浇花肯定会对花的生长有好处。之前,她看电视节目也见到有些农家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将豆饼等有机的东西作为肥料撒到田间,结果农作物的长势更好了。于是,她在没有问过我的情况下将一小瓶食用油全部倒进了花盆里。本以为花的长势会越来越好,没承想:没过多久,这盆花慢慢枯萎死掉了……
我的妻子不会养花、护花,我却把养花、护花的权力赋予了她,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故事。花枯萎了不能完全说是我的妻子的过错,我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她本以为用食用油浇花可以有好的效果,没承想事与愿违。我的妻子做出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在效仿他人施用有机肥的行为,她认为食用油与有机肥是一样的。其实,豆饼与食用油虽然都是有机物,但食用油不能算作有机肥,盲目地效仿他人的行为会导致并非预期的结果出现。养花、护花不能只从表面上效仿他人的行为,而需要立足根本。护花看似非常简单,但其背后也有玄机。
如果我们将养花者或护花者理解为企业中的管理者,那么,花就是管理者管理的对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者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施管理行为,而是盲目地效仿别的企业曾经成功过的管理方法,照搬照抄,在本企业能够取得成效是偶然,不能取得成效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组织成员的结构、企业文化的特点、管理者的风格、企业的成长阶段、企业所处的周围环境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轨迹及管理者的决策。所以,完全地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管理做法虽然省时、省事,但管理者其实是在渎职。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经营经验而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在企业的品牌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品牌延伸达到一个品牌带动多个产品的功效。美国的美能公司曾经推出了洗发精和润发乳二合一的产品,即“蛋白21”,以此迅速打开市场并成为美国的知名品牌。美能公司在研究了其他公司品牌延伸的成功经验后,接二连三地推出了“蛋白21”浓缩洗发精等多个产品。但是,品牌过多延伸的效果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的情况发展, “蛋白21”也不像先前那样销售火爆了。再如,舒洁牌卫生纸本来是美国卫生纸市场的头部品牌,但随着舒洁餐巾纸的推出,舒洁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里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由此可见,盲目地效仿和刻板地复制他人或其他企业成功的管理做法就会出现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而导致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迅速走下历史的舞台。
管理者管理员工与经营某个品牌的道理是一样的,也需要认真分析每名员工的具体情况,从而达到对员工的管理与其实际需要相符合的目的。如果管理者不分青红皂白,只是机械地将管理某个下属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下属的身上,有时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在管理方法上也一定要在本企业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水平。如果企业管理者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加任何转化而是全盘照搬照抄,其结果不仅无法实现管理目标,还会让本来运营良好的企业变成一团糟。
不同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特点的不同,某个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盲目地复制到另外的企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在盲目复制其他企业的经验时往往看到的是该企业成功的一面,以致学习过程只是盲目效仿而已。不同企业的成功经验不同,企业的成长轨迹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企业达到高效运营的具体措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效仿成功企业经验的时候,应该看重成功企业的奋斗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方法、措施。企业的发展轨迹是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发展机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单纯地将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复制过来,如果适合本企业,纯属歪打正着。企业管理者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不加考虑地将别人的鞋子拿来穿在自己的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
作者简介
孟祥林,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各类纵向课题30余项,完成专著27部,在报刊上发表论文5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