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养花的(看方城博望正在书写人居环境整治“后半篇文章”)
2024年07月05日 雪梨资讯
“这环境整治就像洗脸一样,天天洗一洗再抹点润肤霜,感觉惬意又精神。过去就是一阵风,风头过后没人管,如今人人都去管,天天都打扫,美了村庄净了家园,幸福的日子唱着过啊!”3月12日一大早,方城县博望镇朱岗村老党员朱金德哼着小曲儿出了门,拎把扫帚加入了清扫大街的队伍。
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在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清零之后,立足常态长效,健全规章制度,突出“六抓六破”,巧解难点堵点,探索出一条独树一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捷径,开辟了一条构建美丽乡村的探秘之路。
抓网格化管理,破解“一阵风”难题。该镇从网格化管理入手,镇机关干部、村支书、村民组长分别担任网格长,整合全镇保洁员、环卫公司职员、护路员、护林员、公益岗人员、企业保洁员等“六大员”512 人,嵌入 306 个网格,负责村庄保洁、河道巡查、污染防治、道路清扫、秸秆禁烧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变。
抓经费保障,破解垃圾转运难题。在原有垃圾收集清运设备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购买方式,每年投入 500 万元左右,用于购置垃圾转运车、钩机、铲车、垃圾箱、垃圾筒,整修垃圾转运站、 维护污水处理厂、排污管道及沟渠清淤硬化等。持续推行垃圾清运第三方负责制,所需经费采取“政府+农户+企业(学校)”共同集资方式。农村居民每年每人缴纳 5 至10元的卫生基金,企业(学校)根据人数多少、产生垃圾数量,每年缴纳 500—2000 元保洁费,不足部分由镇政府承担。同时,向在外乡贤发去一封公开信,争取社会力量捐助人居环境整治,达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目的。
抓观摩评比,破解动力不足难题。镇里拿出专项资金 200 万元,作为以奖代补基金,每年组织观摩评比 5 次以上。每次对评比前 10 名的行政村予以 1000—2000 元的奖励,对后三名的行政村扣发经费,对连续三次排名靠后的村支部书记扣发浮动工资, 酌情给予党政纪处分。
抓服务拉动,破解缺劳动力难题。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缺劳动力的现状,该镇探索创新“党员+帮扶”“义工+帮扶”“合作社+帮扶”模式,由党员服务队和志愿者组织对本村的环境卫生实行日常义务服务,或由合作社牵头,少量收取费用搞集中服务,填补无人清扫漏洞,促进卫生保洁全覆盖。
抓精细整治,破解责任不清难题。细化了党员干部包公共场所、农户门前“三包”、学校和企业包路段、养路工包镇村道路等保洁制度,将卫生保洁纳入“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把各行政村、各企事业单位的卫生状况作为推荐评选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对保洁区域划清边界,镇人居环境办、环保办及各村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检查,并鼓励群众举报,强化监督作用。
抓全域绿化,破解造林绿化难题。抓住春季造林有利时机,以“常青常绿常香常美”为主色调,大作绿化文章。镇财政拨专款50万元,购买香樟、玉兰、冬青等苗木 8000 多棵,对主干公路“见缝植绿”;动员各村开展“四旁”植树活动,在农户中开展花木入庭院活动,千家万户形成了造林绿化热潮。
“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收到了人人操心、政府省心、群众顺心的效果,这几天,各村都忙着栽树种花,见缝植绿,打响了一场春季造林攻坚战。你看,刚栽的一排排常青树涂红抹白,为美丽乡村穿上了绿妆,真美啊…”正在检查植树造林的博望镇人大主席杨广斌脸上写满了自豪。(图文:沈俊伟 李善喜 张云凯 潘新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