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旅游武汉来武汉博物馆看千年前瓷器感受
2024年07月22日 雪梨资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5日讯3月15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长沙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在汉开展,共展出长沙窑瓷器精品187件(套),系统全面地展示了长沙窑产品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和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展览现场。
千年前的彩瓷新风尚
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铜官镇瓦渣坪一带,又称“长沙铜官窑”。长沙窑并不见于文献记载,其发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经过近30年持续的考古调查工作和1999至2016年的5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使学界对长沙窑文化面貌的认识不断清晰和深入。长沙窑兴起于“安史之乱”后的8世纪中后期,鼎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其生产规模宏大,功能布局明晰。长沙窑融合南北陶瓷烧造技术,首创瓷器釉下多彩工艺,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装饰新风尚。在“南青北白”的瓷器分布格局中,长沙窑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对宋以后瓷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据介绍,长沙窑的兴起,打破了当时以青、白单色釉为主的瓷器生产格局,成功烧造出青釉、酱釉、白釉、绿釉、黑釉、红釉以及窑变釉等种类丰富的色釉瓷器,并在单色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最终形成了瓷器生产青、白、彩瓷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品中的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鸟纹瓷壶,造型挺拔,线条流畅。釉色为浅褐,虽偏暗但不失油润光泽。
“一别行千里”瓷壶。
诗文为饰,感受浪漫大唐
长沙窑产品的装饰手法以彩绘、书法、贴花、贴塑为主要特征,尤其注重借鉴中国书画的笔墨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展品中的唐长沙窑“一别行千里”瓷壶,造型稳重敦厚,釉色为乳浊白釉,器身以行书五言诗为装饰。书曰:“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笔意洒脱随性。
据介绍,长沙窑产品上所题诗歌均以毛笔书写,行、草、楷、隶兼备。诗文内容主要反映商业活动、爱情生活、游子情怀、士子离别等。这些诗词有的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也有大量无法查证作者的民间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处于文化鼎盛时期的大唐气韵。
展览现场。
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产品
晚唐时期北方持续战乱,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凋敝,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日益凸显。长沙窑主动吸收和植入域外民族文化元素,创造性地生产适销亚非地区的产品。考古研究表明,长沙窑瓷器出口到大约30个国家,包括东亚、东南亚邻国,西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可以说,长沙窑产品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关键证明。
本次展览于2024年3月15日至5月5日在武汉博物馆一楼交流厅展出,观众可免费参观。
(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丁燕 龚永平)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