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小米装修

泌阳领养猫崽张喜凤赤诚之情帮困大爱之心助

2024年11月14日 雪梨资讯

记者 张新理

张喜凤和孩子们。(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张喜凤,女,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泌阳县马谷田镇黄庄村农民。她把做善事当做毕生事业,先后收养3名身有残疾的弃婴,出资为孩子们治病,多年如一日地照料3位孤寡老人,同时,她还是10多个孤儿的“爱心妈妈”。她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她先后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好人”“河南省优秀母亲”“感动驻马店十大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人物”和2011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2014年8月29日,张喜凤被市政府表彰为“驻马店市劳动模范”称号。

故事一:“闺女又来看俺了。”泌阳县官庄镇官北村村民王长发紧紧拉住了张喜凤的手。张喜凤把扛在肩上的大米放下,贴到老人耳朵上说:“俺就是您的闺女。”随手又给老人200元过节费。顿时,王长发老人潸然泪下。

故事二:2014年1月11日一大早,张喜凤就把40多袋大米装到车上,她按照手中的“救助困难户名单”开始送年货了。她手中的本子上写着“小李庄,王云栓,智力残疾;茨元村,陈传兴,70岁独身……”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多页,共有330多户。她说,年前要给每户送50斤优质大米。

故事三:2018年2月5日,距离春节还有10天,收到张喜凤送来的大米,该县马谷田镇董庄村77岁的五保老人宋时杰流下了眼泪。

故事四:提起张喜凤,泌阳县官庄镇民政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感动地说:“张喜凤真是个好人,每到逢年过节,她都要给老人送东西,2013年的端午节,张喜凤还给俺乡敬老院送来了2000枚鸭蛋呢。”

一个个感人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张喜凤被誉为“泌阳好人”,她从2004年以来,先后收养3名弃婴,资助15名家庭困难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学雷锋标兵”“河南省优秀母亲”“驻马店市劳动模范”。同时,张喜凤还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社会的“好妈妈” 家里的好媳妇

“我要多干活、多挣钱,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喜凤如是说。张喜凤从街头卖大米起家,在县城创办起张喜凤粮油有限公司,后来,她又成立了张喜凤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当地和黑龙江共承包1000亩土地发展粮食生产。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个张喜凤老人公寓,收养无依无靠的老人。

2006年3月的一天,张喜凤带着2岁的儿子和刚满月的女儿到泌阳县人民医院看病时,发现有很多人围着地上的一个孩子,她就是后来被张喜凤收养的小安梦。

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椎炎,医生建议用母乳喂养,张喜凤为此狠心给自己刚满月的女儿断了奶,小安梦身体稍微好转一些,为给她做手术,家里先后举债几十万元。

这也为她带来了不少“麻烦”。2006年初秋和2008年冬天,又分别有两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先天性鼻塌陷和唇裂的婴儿被放在她家门口,张喜凤都义无反顾地收养了她们,并给她们治病。这两个孩子,她分别取名安雅和安焉。

几年来,西安、太原、郑州等地医院,许多专家都记住了这个抱着孩子、背着大包执着的河南农妇。

张喜凤在家里也是好女儿、孝顺媳妇。在母亲和婆婆过世后,张喜凤不仅精心照顾着公公,还照顾着丈夫的3位舅舅。3位老人均年逾八旬,体弱多病,无儿无女,张喜凤结婚后一直精心照料着3位老人。

捐物助孤 义无反顾

“你像一段美妙的旋律,滋润着我们的日出日落。”这是泌阳县付庄乡李岗村老廖庄组的廖海娜姐弟3人写给张喜凤信中的一句话。

廖海娜的父亲11年前因患胃癌病故,第二年母亲又撒手人寰。张喜凤得知情况后,主动和他们结亲,资助他们读书。逢年过节和双休日,张喜凤就把他们姐弟3人接回家中吃住,给他们添置新衣服。在张喜凤的支持和帮助下,廖海娜姐弟3人均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西安联合大学和北京民政干部学院。

2008年汶川地震,张喜凤和丈夫连夜开车到湖北拉了2万枚新鲜真空包装咸鸭蛋,又去邻县米厂购买5吨上等的大米,通过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张喜凤又租了一辆大卡车,装载了90袋大米、60件杂粮、4000枚真空包装咸鸭蛋,运往省红十字会。除此之外,每逢春节,张喜凤还把自己腌制的1万多枚咸鸭蛋,分发给附近敬老院的近1000名老人,并为村里的特困户和残疾人送米、送油……

退去光环,平日里的张喜凤为了生意,经常到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去销售大米。

带领乡邻共同致富

2010年6月的一天,泌阳县马谷田镇农民李金才到张喜凤的粮油公司卖米时告诉她,自己种大米引的是铜山湖活水,大米质量非常好,由于没有包装和牌子,每斤只能卖2元。

张喜凤由此萌生了组织一个农民合作社,利用自己粮油公司这个平台,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念头。

2010年9月,张喜凤农民合作社成立了。以李金才为代表的群众负责种植铜山湖香米、小杂粮等,张喜凤加工成精装米、杂粮面等销往郑州及周边市场。

张喜凤的农民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种粮农户粮价低、卖粮难等问题,同时还向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泌阳籍大学生贺永幸、杨华尊毕业后在外地就业困难,加上不想离家太远,就到张喜凤的农民合作社上班。张喜凤给他们开出了高于平均工资的薪水,并为他们解决了不少困难。“我就看中喜凤姐的人品了,跟着这样的好心人干活,有发展、有奔头。”杨华尊说。

张喜凤说,她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

美术文献官网

老字号品牌营销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邮箱

体育时空期刊

全国流通经济杂志-在线征稿【官】

长江丛刊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