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微电影

怀集收养猫咪坚守大山11年这位老师给了福

2024年11月14日 雪梨资讯

在肇庆市怀集县山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绿荫环绕的院子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里是怀集县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怀集福利院”),是山区孤苦无依孩子们的家。

自2009年建院以来,这里先后养育了约140名孩子,作为一手带大他们的“家长”,福利院生活老师梁洁宁在此已坚守11年。

从城市回到大山 她要守护孤儿成长

梁洁宁是怀集人,2007年,18岁的她踏上了教师之路。刚开始,在东莞某幼儿园当幼师,有次在网上搜索家乡的新闻时,她无意中看到家乡有一个专门收养孤儿的福利院——怀集县文星儿童福利中心(怀集福利院前身)。从那时开始,她上网时总会格外关注中心里的孩子。

梁洁宁老师和孩子们到广州参加活动 受访者供图

“我也是出身农村,吃过苦也受过累,但相对而言,福利中心的孩子更苦,他们失去了双亲,失去了父母的爱,没有了家。”于是,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到家乡,到福利院当老师。

3年后,梁洁宁愿望成真,成为福利院的一名生活老师。

怀集福利院的孩子分别来自当地不同的镇(乡),由于失去双亲的打击和长期缺少父爱母爱,初来报到的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卑、自我认同度低或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为了弥补孩子们情感方面的遗憾,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时任怀集福利院筹建负责人、现任怀集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寅莲带领福利院上下探索以“家庭的概念”建设福利院。

在福利院,所有师生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被分成若干个“小家”,生活老师是“家长”,孩子们是“兄弟姐妹”。家长照看日常生活,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轮流值日打扫宿舍和饭堂、为菜地施肥浇水。课余,“家长”指导孩子们功课,带他们运动、聊天。

梁洁宁(中间)和2020年六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合影 受访者供图

自成为“家长”的那一刻起,梁洁宁每天24小时在岗陪伴孩子。白天,她送孩子们上学,陪孩子们一起做运动;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晚上又陪他们写作业,为孩子剪指甲、剪头发、缝衣服等。

为丰富孩子们的周末生活,梁洁宁时常组织他们到院外做公益活动,比如到塔山公园捡垃圾保护环境、到怀城镇的敬老院慰问老人、当志愿者帮收割稻谷等。

“我相信孩子们在温暖的爱意下成长,也会对周边人表现自己的善意和爱意。”每到冬天,梁洁宁的手就会特别冰冷。有一次一位小女孩跑过来牵住她,用自己温暖的小手帮梁洁宁暖手,她顿时感到温暖无比。

在福利院,孩子们都习惯叫梁洁宁“老师”或者“姐姐”,也有孩子单独叫一个字“咪”——“是妈咪的‘咪’。”她说。

另外,作为孩子的“家长”,梁洁宁几乎不会错过孩子们的家长会。

梁洁宁(左一)办公照片 受访者供图

有一年,梁洁宁一周内密集地参加了6名孩子的家长会,当时读初二的何莲秀看在眼里,在家长会后她写了一封信,既为没考到好成绩而自责,也坦率地表达了对梁洁宁的感激之情:“我知道你是多么的辛苦……虽然您不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但您却胜似我的亲生父母。”

希望孩子走出大山 她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怀集福利院还为梁洁宁带来了另一段“缘分”。

梁洁宁的爱人原本是一所中学的教师,2010年9月他加入怀集县儿童福利中心的爱心教师队伍,与梁洁宁一起,成为孩子们的当班“家长”。 之后两人相爱,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新生命的降临让他们感动,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由于当时福利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日他们必须24小时在岗。也正是这个原因,有几批爱心教师陆续离开了中心。

梁洁宁和孩子们一起在福利院菜园摘菜 受访者供图

“如何照顾好自己的亲生孩子,是去或留?”梁洁宁夫妇内心不断挣扎,经常彻夜难眠。经过慎重考虑,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小家’老母亲可以帮忙照料,中心‘大家庭’的孩子们需要我们。”

工作日,夫妻俩只能通过电话从老母亲的口中得知自己宝宝的成长点滴。一到周末,他们风雨不改地骑摩托回乡下看可爱的孩子,来回120多公里,仅仅是为了可以陪伴孩子一天的时间。

某天午休时,福利院的孩子小倩悄悄地走到梁洁宁身边,伸手递给她一张照片。

原来是梁洁宁丈夫发在朋友圈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梁洁宁的女儿拿着一个大南瓜笑容灿烂。

梁洁宁和孩子们一起做家务 受访者供图

小倩看到照片后打印出来并配上一段文字:“你知道你和星星有什么区别吗?星星在天上,而你在我心里。”

看到这张照片,梁洁宁哽咽了:“原来我在爱着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爱着我和我的家人。”

2020年,怀集县社会福利院6名孩子参加高考全部上线;今年,福利院又有4名孩子考上大学。“福利院上下都以这些孩子为荣,希望孩子走出大山,书写精彩人生。”虽然分数全部上线,但今年有两名孩子选择复读希望来年考得更好成绩,梁洁宁表示无论他们决定走哪一条路,福利院都尽力支持他们,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梁洁宁的下一个目标是考取社会工作者中级证,“随着福利院未来转型,服务转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面向更多社会困境儿童,我会继续加强学习,用我的努力让那些暂时不幸的孩子能够有愉快的童年,有健全的人生。”

【记者】关喜如意

【通讯员】 莫冠婷

【作者】 关喜如意

广东民政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地产官网

财讯期刊

上海服饰邮箱

美术文献杂志

环球首映官网

海峡科技与产业邮箱

前卫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