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民互联网

富盈公馆里养狗好吗昆仑山下茶与健康的终极

2024年11月14日 雪梨资讯

昆仑山下,茶与健康的终极回答

36.66° N, 81.41° E

和田地区

出于田县,向南,朝着昆仑山方向前行,那里就是在地图上隆起的一片雪原。而就在那些雪原山脉的脚下,一个个古老的村落里,生活着日常以馕为食,以茶为饮的长寿老人。他们的生活朴实简单,一般不与外界往来,唯一往来频繁的可能也就是他们日常喝的砖茶了。他们知道中国很大,但对山外的世界并不那么感兴趣,只是提起湖南,眼神里会有光。

那是茶连接的一种感受,世居此地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让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湖南的茶叶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初我以为是左宗棠,但是走着走着,我不敢轻易去下结论了。就好像是当年抵达西域的张骞,他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深入西域腹地的中原人士,但没想到的是,在市场上见到了来自四川的产品。这一发现,颠覆了他对西域的认知,也加快了汉武帝要经略西南的步伐。昆仑山下,翻过这个雪山,往东走就是雪域高原的阿里地区,往南走就到了克什米尔,距印度很近了。这些村落,嵌在古文明的交汇点上,什么意想不到的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朝着昆仑山驶去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扶贫力度很大,对于这些偏远山区的贫困村落做了很大的一番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饮水、医疗各种聚居区以前不具备的一些基础设施都先后建立起来了。村子里很安静,维族的村落很少有养狗的,陌生的脚步走在他们的街道上,惊扰的是房后鸡鸭的叫声。

村委会的年轻干部能讲汉语,他熟悉自己的村子,带着我在村子里闲逛。他知道大概在哪个角落就会邂逅传说中的百岁老人,他们100年如一日,和自己的同龄人会聚集在村子的某个角落里,收拾农具,聊天谈笑。

村里的长寿老人

果不其然,在村子一户人家的门口,黄土堆上坐着4个老人,他们中有3个年逾100,有1个九十多岁,不出意外也将是百岁老人。其中,102岁的那个老人正在那里打磨铁质农具,这个年龄下地干活,舒展舒展筋骨对他们而言也是常事。他们见村干部带着一个陌生的青年到了,马上就停下了手上的活计,开始与我们握手。与百岁老人的交谈,我们需要把凑近他们的耳朵边讲话。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竟然能懂汉语。在维族里面,年轻人接受的现代教育都是用汉语,很多70后,60后汉语讲得很蹩脚。这个问题,其实稍加深想就不得不对我们共和国那一代老革命肃然起敬。

库尔班大叔与毛主席的雕像

新疆和平解放后不久,和田地区的库尔班大叔就骑着毛驴去了北京见毛主席。老革命们塑造起来的民族向心力是非常强大的。那时的干部也几乎是下到乡里,到群众中去。那时候,关于“56个民族是一家”的问题不需要做口号式的反复强调,因为大家对社会族群的认知不是按照民族来划分的,而是按照阶级。边远贫困山区的劳苦大众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属于革命同志,大家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目标和政治信仰。革命、学习、进步全国都在行动,也包括这里。村里的百岁老人就是在那个时期学的汉语。

昆仑山下的良田

百岁老人们很久没有讲过汉语了,见到我的时候,握手,微笑,然后“你好”就脱口而出了。相互寒暄之后,他们就开始问我是从哪来的。“湖南”,我依然毫不犹豫的说出这个地名。这已经不需要做过多的测试了,大家对这个地名存在天然的好感,而涵养这个好感的正是他们每天喝下去的茶叶。

我没有告诉他们,关于长寿这个话题在进村之前和他们的领导干部做过交流。甚至于县委秘书处还质疑,说我做安化黑茶传统销区的调研,和这些长寿村落有什么关系。看来他们还是没有到老百姓家里去,那些老人吃着馕喝着茶的场景让他们的质疑显得很不敬业。当然,他们有他们的任务,关注生活是我的工作。

长寿村里的老人

当初联合国的专家在进入新疆的这些长寿村落时,对生活在这里的百岁老人进行过体检,同时也收集了他们的粪便做检测。在百岁老人的粪便中,检测出了高于常人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一种益生菌,对于人体具有生物屏障、抗肿瘤、增强免疫、改善肠道功能、抗衰老等作用。我们如今为了改善肠道菌群,会刻意在很多饮料和食品中添加益生菌。但是这些百岁老人的生活饮食结构中,以发酵面团做成的馕,以发酵的茶叶煮成的饮品,在摄入自己的肠胃系统之后,水与这些食物发生反应,在肠道内自然增殖了双歧杆菌。对他们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保护屏障。

新疆某景区关于百岁老人概念的商业开发

我们对发酵食品的利用萌芽很早,但认知体系还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茶在中原地区的主流审美和品饮一度演变成了尝新尝鲜的习惯,但这只是对茶叶利用的一种可能。发酵茶所产生的益生菌对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膳食营养的经验不断从西北传回中东部地区。就在近十来年的时间里,当中东部地区居民的膳食处于高脂高蛋白的结构之下时,大家开始汲取西北经验,通过品饮发酵茶来平衡膳食营养,减少富盈营养食物对身体的伤害。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发酵茶,能够在新时期快速崛起,其实背后的逻辑原点应该是基于此。围绕这样一个现实需求,正在自觉形成一个产品的话语体系。当保健、功效这些词在宣传上被广告法给禁止了以后。我在昆仑山下的这些村落里,感受到了一个比保健、功效更具有震撼力的词,那就是长寿!

维吾尔族同胞家里日常饮茶的茶壶与茶碗

这几乎是给我们为什么要喝茶做了一种终极解释,茶商根据涉茶院校的科研成果给饮茶总结出了很多功效,不管是“降三高”还是“清除自由基”,不管是“抗突变”还是“杀菌消炎”,乃至防辐射、减肥、助消化···所有的目标指向不就是多活几年嘛!“长寿”一词,概括得很全面,中国古代医学话语体系里有一句话说:“下药治病,中药养生,上药养命”,有懂中医的茶人,将茶归入“上药”。其潜台词也就意在表达,将茶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里,其功效需要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去评估,茶不是身体出现了疾病之后可以对症下去的药,养生养命的效果发生在那种漫长的一生陪伴中。长寿村的老人,对于茶有足够的耐心,他们习惯了这种有茶的饮食生活。相比之下,我们很多时候在饮茶这个问题上显得就太急功近利了。我经常被询问“减肥喝什么茶效果最好?”“听说喝茶可以降三高?”面对这些询问,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茶叶从业人员都能够站出来引经据典长篇大论一番。

长寿老人的双手

我们自诩文化水平高,于是将茶赋予了文化,又把茶文化归纳成了连篇累牍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给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找了一千个理由。回过头来,当面对长寿村的那些百岁老人时,他们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听,自己天天喝,客人来了请客人喝。每人一碗,微笑着一饮而尽。

昆仑山下的村庄

我在长寿村住了一晚上,雪山下的夜晚很冷,屋里升起了火。大家坐在床前,围着茶壶,啃馕,吃馕坑肉。长寿村的老人没有饮酒的习惯,茶的暖意在那样的夜晚被进一步凸显。我记得,有个茶学教授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说饮茶饮酒和社会治安的关系。他的文章中说这片区域的人好醺酒,所以社会治安很差。我想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因为那一夜,我在现场,一个祥和的夜晚,老人小孩都围着火炉,满屋里飘荡着茶香···

重走万里茶路,探寻行者精神

活动执行及负责人:洪漠如

茶路行者在乌鲁木齐

接下来您可以在:

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雁门关、大同、祁县、太原、北京、承德、武汉、长沙

与他约茶!(图文:洪漠如)​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

新教育时代官网

现代农机电话

现代装饰

康颐

现代物业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