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魁首怎么养猫还在划拳助兴已经out了中
2024年11月14日 雪梨资讯
我的澳洲朋友Julian第一次跟我在中国餐馆用餐就遇上了"怪事",她紧张地告诉我隔壁包厢里有人在打架,其实那只是人家玩着"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在划拳助兴呢。虽是虚惊一场,我国的酒令文化从此给Julian留下了深刻印象。
饮酒行令,是中国酒文化特有的助兴方式。每逢年节聚会时,国人的酒桌上总少不了"三星照,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十五二十……"诸如此类划酒拳的身影。划酒拳既提升了饮酒的乐趣,也烘托了酒桌的热闹氛围,几乎家喻户晓,男女皆宜,也是我们最常见的酒令形式。
酒令的演变:从限酒到劝酒酒令诞生于西周,最初是作为在酒宴中维护儒家礼法的条规而存在的,当时的酒令更多是限制饮酒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酒令慢慢演变为宴席间游戏助兴的活动,丧失了其最初的功能意义。由于饮酒者的身份地位、文化程度各不相同,酒令也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形式,花鸟鱼虫,诗文戏剧,风俗节气,凡世间种种皆可入令。
酒令的分类:口手并用的vs只动口的2001年出版的《中国酒令大观》(麻国钧、麻淑云编)就将变化万千的酒令分为射覆猜拳类、口头文字类、骰子类、牌类、筹子类、杂类六大类。其中射覆猜拳类六十八,口头文字类三百四十八,骰子类一百二十八,牌类三十八,筹子类七十八,杂类五十六,共计七百二十六种之多。
本文为行文方便,在此基础上简单粗暴地将酒令分为:口手并用的酒令和只动口的酒令。篇幅所限,仅挑选若干代表与众位看官老爷们分享。
一、口手并用的酒令
1. 骰令
在2000年前的古人玩什么?古代第一桌游六博了解下中,我们认识了骰子,用于下棋的叫博骰,用在行酒令的叫酒骰。骰令有两种行令方式,一种是单纯以投掷骰子决定饮酒形式,另一种则是作为游戏类酒令的辅助工具。现存最著名的酒骰非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错金银镶嵌铜骰莫属了,它直径约2.2厘米,表面通体错金银,有十八个削面,其中十六面分别为一至十六的数码,另外的两面分别刻有"骄"与"酒来"的字样。骰体中央还镶嵌有玛瑙与绿松石,造型十分精美。在国家博物馆“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发掘50周年特展”中曾经展出过真品。
西汉错金银镶嵌铜骰 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官网
西汉错金银镶嵌铜骰展开图
与酒骰一同出土的还有多达40枚的行酒令钱,虽然形似铜钱,但钱上铭文不是面值数额,而是行酒词令。其中20枚上写序数"一"到"第廿",但缺"第三",多1枚"第十九";另20枚每个钱上都有一句3字韵语,合起来形成一篇韵文。"圣主佐,得佳士,常毋苟,骄次已,五谷成,府库实,珠玉行,金钱施,贵富寿,寿毋病,万民番,天下安,起行酒,乐无忧,饮其加,乐乃始,饮酒歌,自饮止,畏妻鄙,寿夫王母"。韵文前半篇是写统治者切忌放纵恣乐,不要施行苛政,这样才能天下安宁、百姓蕃息、府库充盈。后半篇则写饮酒欢乐,"饮酒歌""自饮止"等似是指令用语。这两件行酒具同时出土,应当是配套使用的。专家的猜测是,饮者先掷骰子,按照骰子的点数,找行酒令钱上对应的数字,然后翻看数字背面的韵语,决定饮者如何饮酒或是否饮酒。
行酒令钱
行酒令钱文字
2. 猜拳令
猜拳令属于一种手势酒令,从唐代的"拇战"、"招手令"、"打令"演变而来。两人相对同时出拳,各自说出两手中的合计之数,猜对者为胜者,输者反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划拳。由于这种手势猜拳简单易行,又带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古代民间家宴中,用得最多的也是这种酒令方式,是所有的酒令中最为盛行的一种。
3. 曲水流觞令(击鼓传花令)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常选风雅僻静之处,依次序坐在潺潺水边,派一人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使其顺流而下,当酒杯止于某人面前的时候要取而饮之,再趁微醉吟诗作赋。最著名的当数晋穆帝时期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于会稽山阴兰亭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后来人们又以花代杯,按顺序传动,象征曲水流动。以击鼓为点,若鼓声停止,传送的花亦止,花停在谁手上,即谁就会被罚酒。
模仿曲水流觞形式的现代茶会
4. 筹令
将竹子、木条或象牙削成细长条的酒筹,刻好行酒口令放在筒子里,在座宾客轮流摇筒抽签,根据各自摇到的口令来饮酒。现存最著名的酒筹是出土于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的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以龟为座,背负一有盖圆筒,宛如龟背上竖立一支金色蜡烛。筒内有鎏金酒令银筹50枚,每枚酒令筹的正面刻有的令辞,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自饮(酌)"、"伴饮"、"劝饮"、"处(罚)"、"放(皆不饮)"、"指定人饮"等六种饮酒场景。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 图片来源:镇江博物馆官网
二、 只动口的酒令
这种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单纯以语言文字技巧作为游戏形式。这类酒令一般在士大夫阶层或文人墨客中流行,需要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化水平,也被世人称为"雅令"。
曾经火爆电视荧屏、霸屏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就原本是古代饮酒助兴的"雅令"的一种。和《中国诗词大会》改良后的比赛规则不同,古代的飞花令要求更为严格,对令人所对诗句要和行令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天字头古诗令",要求每人吟诗一首,"天"字要在句首第一个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等等,在座诸人均要依次吟诵,如吟不出或吟诵错误,则要罚酒一杯。
中国人说我们喝的不是酒是文化,外国人说我们真的只想喝酒虽然强行分了类别,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其实行酒令都是可以随意搭配,自由组合的。毕竟行酒令存在的意义就是活跃酒桌气氛,罚酒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席间众人的关系尽快熟络起来。因为中国人喝酒,喝的更多是人情世故和生活情趣,所以酒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贯穿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
Julian回国前,我找了个机会问她:你家那里有没有像我们这样的酒桌游戏?Julian想了想说那应该就是Jenga了,并说要寄给我一套作为招待她的回礼。Jenga本来是叠叠乐抽积木的游戏,但用在酒桌上套路就很深了。因为不是输了的人才罚酒,而是只要参与游戏的人都免不了要罚酒。
拼酒用Jenga叠叠乐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因为几乎每根积木都是酒令:干杯!至少再干五杯!养猫的人喝!女士喝!边喝边抽积木!选一个人陪你喝!…就问你想抽中哪一根?
最后的最后,美酒虽好,千万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