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双盘发髻唐代流行哪种发式小编带您穿越
2024年12月20日 雪梨资讯
唐三彩
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
这是一种低温釉陶器
盛行于唐代
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三彩釉陶女俑 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看起来自信大方的
唐代三彩釉陶女俑
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
头部微向上扬
面目含笑
两侧鬓发抱面,发髻垂于额前
绿色的交领小袖上衣
搭配蓝色长裙
肩上的披帛飘垂腰间
……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件唐代陶女俑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
在《丽人行》中所写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穿越千年
曲江池畔赏玩芳辰的景象
仿佛就在眼前
这件唐代三彩釉陶女俑
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女子的形象
仔细观察
她的发髻与下列哪句诗中
所描写的妇女妆容相符?
A.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B.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C. 捍拨双盘金凤,蝉鬓玉钗摇动。
倭堕髻、两鬟、蝉鬓
指的是哪种发式?
在唐代还有哪些流行的发式?
让我们从诗词出发
一同探寻唐代女性的发式之美
↓↓↓
△《捣练图》(局部) 唐·张萱
图中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发式造型
中国古人的发式
不断在传承中出新
唐代女性的发式造型
更是千姿百态
根据头发的梳绾方法
发式主要分为“髻”“鬟”两种
髻是实心的,鬟是环形空中的
妇女多梳髻,庄重典雅
少女多梳鬟,活泼可爱
△三彩梳妆女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初唐时期
宫人们喜欢梳半翻髻
形态好似翻转的荷叶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彩梳妆女俑”
头上扎的就是简洁挺拔的半翻髻
盛唐时流行倭堕髻
这种发式的发髻有单个也有多个
向前或向后置于头顶
搭配双鬓抱面的造型和圆润的脸颊
颇具时代特色
图中的“唐代三彩釉陶女俑”
梳的就是此款发式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一诗中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就是这种发式的写照
堕马髻源于汉代
倭堕髻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发髻偏垂一侧,蓬蓬松松
似坠非坠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唐·张萱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
就出现了这一发式
诗人李颀在《缓歌行》中写道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
歪斜的发髻与细长的蛾眉相得益彰
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堕马髻女立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鬟的造型同样体现了发式之美
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空心的鬟
给人一种缭绕萦回的感觉
做造型时
要把头发从正中分开
将左右两股各自梳绾成细长的环
竖立在头顶两侧
正所谓“拂黛随时广,挑鬟出意长”
△彩绘双鬟望仙髻女舞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髻、鬟之外
唐代对鬓发的造型也十分重视
鬓,指的是耳前额下部位的头发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鬓角
中国古代女性有留长鬓的习俗
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
女子大多都鬓发长垂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顾恺之
蝉鬓、雪鬓、丛鬓、云鬓
……
唐代女子的鬓发多样
在古诗词中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蝉鬓
梳理蝉鬓时要向外梳掠
形成薄薄一层,轻薄透明
“捍拨双盘金凤,蝉鬓玉钗摇动”
发髻上簪着玉钗
蝉鬓缥缈更是增添了一份灵动
△双髻、高髻陶女俑 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不知细心的您是否发现
唐代女性崇尚
发式高、大
唐代女性的发髻到底能有多高?
△上图引自孙机先生所著《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
白居易说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
元稹说
“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
唐代的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0厘米
梳上这“峨峨之髻”,便可立刻“拔地而起”
可见
梳高髻确是唐代的时尚潮流
看了这么多,您更喜欢哪一款?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