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山涛的明星山涛的格局高薪却没有存款官大
2024年12月20日 雪梨资讯
01
山涛和嵇康、阮籍是“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三位。
有一次,山涛请嵇康、阮籍到家中清谈,“清谈”是魏晋时代名士们重要的娱乐节目,跟现在的“头脑风暴”一样。
山涛的妻子韩氏是个才女,很想一睹当世两大名士的风范,请求丈夫给个机会让她做一回听众。
山涛说:这容易,你躲在屏风后面听就行了。
按当时的伦理习俗,这已经算是对女性家属网开一面了。
三人话语投机,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擦出了很多智慧的火花,清谈了整整一晚上。
韩氏在屏风后听得津津有味,竟然毫无倦意。
第二天一早,等嵇康、阮籍告辞而去,山涛赶忙问老婆,这两个的水平跟我比起来怎么样?
韩氏说,这两人的学问见识实在太厉害了,虽然你是我夫君,但我不得不说,比起他们两个,你还有差距。
山涛有点气馁说,原来你对我评价这么低?
韩氏补充说,不过,我觉得你的气度格局完胜他们两个。
山涛不禁舒了口气:我也觉得自己这方面要稍胜一筹。
02
山涛做官很晚,40岁才出仕,担任的是郡主簿,相当于现在地级市政府秘书长的职务,在魏晋士族时代这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此时恰逢“高平陵之变”前夕,年逾古稀的司马懿假装卧床不起,准备扮猪吃老虎。
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山涛看出来了,他判断国家将陷入动乱。与好友石鉴一起共宿的时候,山涛晚上起来踢踢石鉴说:你居然还睡得着!知道太傅司马懿装病是要干什么吗?
石鉴说:老病退休了,与我们何干?
山涛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下。
他立即辞职隐退,远离朝廷纷争。
果然不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屠杀曹爽及僚属五千余人,整个政坛弥漫在腥风血雨当中。
03
山涛跟司马氏妻族还沾点亲戚,由于在民间德望很高,司马师要求他出仕,山涛为了避免猜忌,无奈同意了,很快担任了吏部的官员。
山涛跟嵇康交好,觉得好友才华盖世,恰好自己负责选官,于是想推荐嵇康出仕。
嵇康是曹氏的女婿,娶了曹操外孙女长乐亭主。按照嵇康那么清高的性格,自然是不可能出仕为司马氏服务的。
本来这是山涛一番好意,嵇康简单拒绝一下就完事了,嵇康却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特地写了一封公开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告天下与山涛绝交,表达了自己的清高孤傲以及对于政坛的鄙视。
对于这封公开信,山涛倒没觉得什么。由于这封大作传诵一时,却无意间触怒了权臣司马昭。
加上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曾经在拜访嵇康时受到了冷落,正想找机会报复,于是跟司马昭说,“嵇康乃是深藏不露的卧龙,他不愿出仕,却影响着社会舆论,会把整个风气败坏,他这样的人是需要明公您担忧的。”
司马昭遂下令收斩嵇康。
临刑前,嵇康对儿子嵇绍说:“有山涛伯伯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
被嵇康绝交的山涛,居然又成为嵇康托孤对象了。可见在嵇康心目中,山涛依然是值得托付的朋友。
后来嵇绍在山涛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了名重天下的青年才俊,并出仕为官,不幸在晋末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献出了生命。
04
山涛跟嵇康是好友,嵇康因写给山涛的公开信被杀,但司马氏依然非常信任山涛。
连害死嵇康的钟会,跟山涛的关系也很好。
当时朝廷两大政治明星钟会、裴秀时常明争暗斗,山涛居处其中,能够两不得罪,他们也都敬重山涛。
对于官场、君臣错综复杂的关系,山涛处理起来游刃有余,包括司马氏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山涛德高望重。
后来钟会征伐蜀国图谋作乱,司马昭亲自率军前往长安以备不测,把留守鄴城的任务交给了山涛,以示信任。
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把山涛作为了托付对象。
山涛也当得起这样的信任和托付。
在司马昭立储过程中,山涛选择支持立司马炎,认为废长立幼不合适,赢得了司马炎的信任。司马炎登基后,山涛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
年轻的时候,妻子韩氏曾调侃跟着山涛吃苦受穷。山涛说:“我将来会位列三公,不知道那个时候你还是不是公夫人呢!”
后来,山涛的官果然越做越大,主掌吏部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位列帝国元老,高官厚禄,却家无余财。
原来,山涛都把薪俸用来周济家庭困难的亲戚朋友了。比起“竹林七贤”里王戎那样的吝啬鬼,朝野上下都仰慕山涛的宽厚与慷慨。
山涛也是个宠妻狂魔,与晋代其他高官妻妾成群、侍婢成堆相比,山涛始终只有妻子一个女人,几十年夫妻依然恩爱如初,这在当时属于极为难得。
05
山涛识人很准,对于时世的判断也很准。
当时晋武帝司马炎实施了军事改革,将汉末以来在州郡建立的武备力量都革除了,反而各个亲王手里都掌握着大量军队。
山涛反对这样的改革,认为取消地方的公共武装,扩充诸王手中的私人武装,会造成天下大乱。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却并未采纳。
到了西晋末年,果然爆发“八王之乱”,盗贼蜂起,而州郡的武备已经取消,所以没有了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力量,更没有力量对付作乱的游牧民族,原本强大的西晋迅速土崩瓦解。
..........
山涛可能是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据说能喝八斗酒(当时一斗合13.5斤,八斗合108斤)。晋武帝司马炎不相信,特地测试了一下,发现确实如此。
山涛虽然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成了帝国元老,但并不喜欢做官。相反,过了花甲之年后,他向朝廷打报告最多的就是“乞骸骨”申请退休,申请了无数次,还是被一一驳回。原因是司马炎希望他这尊“道德楷模”继续矗立在政坛上,给官员们做好表率。
所以,他作为一位大名士,竟然一直在任上干到80岁寿终正寝,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不幸。
(完)
作者:@青史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