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央经济

东门租房布置客厅装修利川中医小儿科范禹州

2025年04月21日 雪梨资讯

刘志尚

1955年,利川城关镇中医联合诊所(县中医院)成立之初,创始人中有中医解孟堂、范禹州、李晋唐(李砣子),3人可称利川县城中医小儿科高手。

范禹州(上)

范禹州本是利川马道屯人。其地属利川在四川境内的飞地,民国37年,划归四川省奉节县。范禹州青年时到利川县城求学,抗战时期,因写得一手好字,经人介绍,在民国利川县政府抄录公文,历时5个年头。

旧政府官场腐败,群带之风盛行,新官上任,范禹州因无背景,这份职员的差事便被他人取而代之。范禹州之妻兄刘承榜家居大北门中山路,在自家开有一家私人药铺,行医兼卖中药。范禹州丢了差事,只得投靠在舅兄的药房帮忙炮制中药,勤于功读医书,掌握了中医针灸、小儿推拿的医术。常替刘承榜出入街坊乡邻看诊,小儿科医术成其专长。

1945至1948年间,县城流行斑疹伤寒,刘承榜亦加盟柯益康、肖培生等的诊治行列,接诊斑疹伤寒病人。范禹州多在刘承榜药房坐堂,对小儿伤寒患者看诊处方,其医术在县城内渐为人所知。

1949年11月利川解放后,范禹州在县城东门租房,以行医为业,游走看诊于县城四方。1955年,城关镇组织中医联合诊所,刘承榜、范禹州也随同加入。刚满1月,刘承榜退出联合诊所(中医院),依然在自已家中开私营诊所。范禹州则坚持留在中医院坐堂,与解孟堂、李晋唐同在小儿科门诊。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中,范禹州家因在民国县城府当过职员,被定为“伪政人员”,划为“黑邦”。卫生系统大小会议批斗后,在中医院劳动改造。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县中医院决定将范禹州一家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中医院催促范先生下乡,范先生以找农村接收地点为由,独自在农村行医,就凭一手医术,得到众多患者家属同情和保护。下乡的事一拖再拖,总算保住一家人的非农户口。

(下)

1969年,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贯彻毛主席“626”发展中医的指示,利川县各级革委会为推动“合作医疗”,转而重视中医。当时,县中医院柯益康院长告老还乡,有名气的中医就数范禹州、李晋唐。二人被重新坐堂看诊,成为中医院的“招牌中医”。

1979年,利川县中医院由自负盈亏的集体医院转为全民所有制医院。恰过一年,范先生年满60岁,在县中医院退休。1982年,我还在粮食部门工作,当时单位一位女同事,晚婚晚育,30岁才生头胎,初时奶水不足,但婴儿吸允后乳母奶头开裂,生血相随而流,痛疼难忍。多次到县医院和中医院妇、儿科求治,均不见效。婴儿嗷嗷待乳,无计可施。我特向同事夫妻推荐范禹州先生,受委托请退休的范先生到同事家看诊。范先生给乳母把脉后处方,开中药内服,乳头开裂伤口外涂中药粉(范先生调制)。吩咐婴儿暂不吸食母乳,每当奶胀时用拔奶器吸出后,再给奶头伤口补涂中药粉。如此三日,乳母乳头伤口流血止住,一周后愈合,乳头外伤停止敷药。二周后,停止内服中药,婴儿便可吸食母乳。乳母伤愈,婴儿饱食母奶,母子健康,同事一家十分感激范先生。范先生退休后,凡有患者上门求医处方,范先生皆热情接诊,且多行善举,看病处方多为义诊。到九十年代初,年过古稀的范先生因病辞世。他的中医小儿科医术却无人传承,笔者深感可惜。

(本文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刘志尚 1951年生,土家族,湖北省利川市人。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历任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史志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曾创办并主编《利川年鉴》、主编《中共利川简史》、《中共利川历史(第一卷)》,主持点校注释清同治版《利川县志》。先后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多篇。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齐岳山纪事》、长篇小说《横断巴山》。有文学评论入载《台港文学选刊》。湖北电视台摄制电视纪录片《腾龙洞》撰稿人,先后在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第十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影视作品铜奖。散文多篇被《可爱的家乡》、《湖北风物风情》、《长江三峡游记》、《跨世纪彩虹》等书籍收入出版。著有中篇小说《山魂》、《守护黄连》、《赶女儿会的娘儿们》、《清溪暗流》、《革井风波记》、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巴蔓子探微》。

食品界邮箱

造纸装备及材料杂志

食品工业电话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