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租房布置客厅装修太原今年城改棚改小区
2025年04月23日 雪梨资讯
官方新发布,聚焦精读。
太原城六区,区政府“向人民报告2020年工作安排”,“人居篇”聚焦。
小店区强调,全力推进小店城镇片区改造,打造高标准现代化新城;加速黄陵、大村、北畔扫尾清零,推进大马、小马、西峰、黑驼、老峰整拆,加快北营、龙保等回迁安置房建设;启动寇庄长治路片区棚改项目;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和社会治理工程,引导“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民生实事特别部署“优化居住环境”:高标准启动铜苑小区、山汽小区等2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大马、殷家堡等10个智慧社区,实现水气暖、安防等设施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实施世纪花园、亲凤苑等47个住宅小区节能改造,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迎泽区强调,积极推进城中村拆迁“清零”和回迁安置;惠民实事特别部署: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高标准完成老军营小区、解放路沿线、文道周边、双东南片区综合整治和提档升级。
杏花岭稳步推动城改棚改,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突破口,以市场化手段加快推进。
主动与龙投公司等企业对接,尽快确定中涧河、东涧河改造合作单位;力推南窊、谷旦、柏杨树城改,高质量打造北部新城;加快推进杨家峪街道长江村及中涧河乡谷旦、南窊、柏杨树城改配建学校工作。
完成11个已启动旧有棚户区(涧河、新源里北、大东关南、省仓储运输公司和零散非集中棚户区等)拆迁“清零”;启动胜利街解放北路棚户区、工具厂及周边连片棚户区、省机电公司宿舍等棚户区2087户19.85万平米拆迁征收工作;推动东兴装饰城、程家村西、建设北路北大街、面粉二厂等地块回迁房建设,做好小北关、糖酒宿舍、凯旋街等地块安置房分配准备,做到回迁房交付同时立即启动安置,让拆迁群众早日“安家”。
民生实事特别部署:加快回迁安置,年内建成4094套城改回迁安置房、棚改回迁安置3337套;继续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30万平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善全区居民群众居住环境。
尖草坪汾河西岸以汇丰、三给片区为核心,打造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产城联建板块,力争将其打造成“生态为魂、创智向北、汾河风貌、产城融通”北方明珠、将该片区打造成太原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太原北部新城项目,加快一外新校建设、快速推进山西省实验小学(新道街小学)落地,推进省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建设,全面保障摄乐公园年底开放,全力扶持旭辉、碧桂园、富力、融创、万科等房企项目发展,加快小东流、西流、西张、杨家、呼延等村回迁安置,加快多福南街、多福北街、多福东街、汾西北路等路网改造工程,等等。
汾河东岸以古城、迎新、南寨片区为核心,建设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产城联建板块;继续推动南北固碾、光社城改项目建设,科学规划下兰、新城、南寨、圪垛、新店、东张、赵道峪等村庄改造,全力保障赵庄、杜家村、新店村、阳曲五龙湾三期安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兴安、煤运公司、矿棉厂等棚户区改造工作,让老旧小区再焕新颜;推进中国金茂产城项目落地,为不锈钢园区腾退发展空间,扶持恒大、辰兴、森海湾、龙湾写意、朝阳馨居等项目发展,加快建设迎新公园和南寨公园二期,打造宜居、宜业刚需新城。
上兰片区以上兰、向阳、柏板为核心,建设新兴产业为主的产城联建板块,打造一流“教育基地”、顶级“科研基地”、品牌“医养基地”、特色“文旅基地”;加快上兰、西村整村改造,将上兰片区建成军品与民品、科研与产业、休养与康养高度融合的新片区。
万柏林城改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全区68个城中村、城边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项目手续办理进度,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任务,大力解决新庄、小王等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城边村改造步伐,完成风声河、圪僚沟等村整拆,以项目引入为抓手提升改造质量。
棚改强力推动。持续创新模式,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有序推进大众、太重、山纺、石膏矿、金阳器材厂等棚户区改造,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综合整治老旧小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统筹推进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综合整治;精心规划设计,实施连片打造,让更多街巷小区旧貌换新颜。
晋源区坚持抓好城改棚改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完成古寨、罗城整拆扫尾清零,推进新城东区5村和西镇村城改工作,加快晋阳湖西岸6村等安置房建设;力争启动太化新居棚户区项目,确保早日回迁。
实施8个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完成8个小区天然气置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突出问题;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分类推行“引领示范、对标提升、兜底保障”,全面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
民生实事特别部署:启动西寨、南阜、北阜城改配建小学工程,完成南堰城改配建小学主体建设;实施老旧小区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和管网清洗,惠及5500名群众。
太原市着重说明,太原今年部署——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公租房配建,不断增加住房供应渠道;力争年内完成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发证任务10万套;继续推进城改棚改,新开工保障房2533套,基本建成2.9万套,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年内完成剩余147条背街小巷和521个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引导“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