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县装修好的家白桦林间额河两岸布尔津
2025年05月06日 雪梨资讯
来源:天山网
古丽加依娜 · 哈得勒别克在清理民宿的院子。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摄影报道)9月14日,布尔津县推出秋冬季十大旅游优惠政策,设立了300万元童话边城旅游专项奖励基金,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推行优惠政策,执行现金奖励。同时,宣布喀纳斯白桦林自驾营地主体工程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近年来,布尔津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拉动、龙头景区带动、产业带动等形式,不断发挥旅游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乡村旅游 助农牧民脱贫增收
9月的窝依莫克镇也拉曼村,秋意盎然,一座座乡间别墅风格的独门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牧家乐主人古丽加依娜 · 哈得勒别克在自家门前迎来了一批批游客。新鲜的蔬菜、手抓肉和马奶酒让游客大快朵颐;冬不拉弹唱、欢快的舞蹈让游客欢呼雀跃……
“我们是来喀纳斯旅游的,路途中遇到了这个小村庄,就住了下来,在村里能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别棒。”广东游客霍启佳说。
“因为我家靠近喀纳斯景区,所以就开了牧家乐,最多时每天可接待十几名游客,一天能挣三四百元。”古丽加依娜说。
近几年,也拉曼村村民依托毗邻喀纳斯景区的地缘优势和“千里花海”自然景观,经营特色旅游民宿,发展民宿旅游27家,户均年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年收入10万元左右。2018年,也拉曼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9月中旬的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的蜜瓜采摘园里,游客正在体验采摘带来的乐趣。村民李淑华种植了6亩蜜瓜,每年八九月是蜜瓜成熟的季节,“买瓜的多是内地游客,有些还是回头客,每年都通过微信订购蜜瓜。”李淑华乐呵呵地说,“最多时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
每年冬季,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附近的百里雾凇是一大奇景,每年有大量游客到访,布尔津县抓住这个客流资源,又在周边新建了空中花海公园、红叶林景区等旅游项目,吸引夏季和秋季客流。2017年以来,合孜勒哈英村民俗家访接待量超过6万人次。
禾木村村民在为游客表演节目。
产业带动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走进喀纳斯景区阿勒泰礼物店,一件件带有当地元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从冰箱贴、钥匙扣到文具套装,从记事本、线装书、创意明信片到茶具精品,涵盖生活的多个方面。
“我们结合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的优势资源,打造了鹿茸、奶酪、冷水鱼等喀纳斯礼物,共10个系列旅游商品。”阿勒泰礼物店负责人说。
在河堤夜市,冲乎尔镇阿克齐村村民阿依亨别克的摊位生意红火。“我家以前靠放牧为生,后来在县城定居,开了烧烤摊,很多游客就是冲着吃冷水鱼来的,生意最好时一天能收入2000元。”阿依亨别克说。
旅游业带动了特色餐饮产业,布尔津县相继建成布尔津河堤夜市、额河老码头夜市、四季美食夜市、珍苑生态园和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俄罗斯风情街、商业步行街、汇鑫国际步行街“4个品牌夜市、4条特色街区”,聚集餐饮商铺300余家,转移就业1000余人,实现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游客在喀纳斯景区游玩。
景区带动 旅游普惠作用显现
如油彩绘出的白桦林,掩映着9月的禾木村,牧民叶尔肯 · 沙依普拉看着自家“马的士”上有说有笑的游客,笑容挂在脸上。叶尔肯是禾木村观光马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员,这里每年有80-100户的群众以马匹入股方式,从事旅游租马服务,每年户均增收4万元。
在喀纳斯村,扎拉特农牧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民俗家访点,深受游客喜爱,身穿民族服装的村民为游客解说传统习俗、表演技艺。“合作社为游客提供‘看图瓦民俗表演、体验图瓦文化、品尝图瓦特色饮食、购买民族工艺品’等服务,带动了10户村民每年增收2万元,像我们这样的民俗合作社景区一共有4个。”合作社理事长叶儿克 · 巴图说。
为了满足游客多样性、个性化旅游服务需求,今年,布尔津县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在布尔津县城东郊有一排精巧典雅、错落有致的帐篷,旁边耸立着一座塔楼,上了塔楼可以远眺童话边城美景。9月15日,布尔津县今年新建的喀纳斯白桦林自驾营地主体工程正式完工,137顶帐篷酒店已进入内部清理及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2019年,布尔津县依托旅游业带动转移就业7000余人,占转移就业总劳动力的72%。”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提振文旅企业信心,近期布尔津县出台的奖励措施覆盖了餐厅、民宿、景区景点、宾馆酒店、“一元通”旅游专线、“家乡人游家乡”等各个行业领域,每一项政策都是直抵游客和文旅企业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