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完美婚礼

沙漠文化起名怎么起名跟着语文踏山河敦煌玉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文字部分:

(凉州词·部编版五年级下)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最早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设置河西四郡的时候,它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汉唐时期,西域通往中原各地的门户。

自古以来这块儿在文化和经商方面是我国和西方沟通的桥梁,中国特有的丝绸,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等等。

当然,这里也是敌人虎视眈眈频繁骚扰的地方,要不怎么必须在这块驻扎军队,还得是强悍的军队。

2014年6月,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为什么春风都不度过玉门关?

因为荒凉啊!太荒凉了!诗里都写了“孤城”,就这么一座孤苦伶仃的城立在这,边上陪伴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为什么起名“玉门关”?

这离新疆不远,新疆产最好的玉——和田玉,还有羊脂玉等等,没建玉门关之前这就有条路运输和交易玉石的,那时叫“玉石之路”,现在我们都叫“丝绸之路”。这块儿以前是匈奴人管的,但他们总是挑衅,汉武帝就对他们发动了战争,把这块儿给收了,收了后那得建座关呐,叫什么名呢?就叫“玉门关”吧!

当时没有砖,玉门关是怎样建起来的呢?

是就地取材,材料就用这的沙土,用重物砸密实,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的建筑方法。

这种方法叫“夯(hāng)筑法”。

河仓城

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吃饭呐!

军队驻扎在这儿,大老爷们饭量还大。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么荒凉的地方运个粮食可得费老劲了!那咋整?自己种!种了之后放哪儿?于是就建了个粮仓。因背靠疏勒河,又做粮仓使用,故

称“河仓城”。

河仓城墙上洞老大了,干什么用的?粮食通风的,不通风粮食就捂了,就长虫子了。

它也是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地上粮仓,更是丝绸之路上仅存的仓城,直到魏晋时期,一直是西部边防的军需仓库。

烽火台遗址(汉)

一直连到长安城下。

古时有“白日举烟,夜间举火”。

这如果点火,长安24小时就能得到消息。这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在古代这种报信儿方式可以说最快了。

烽燧地下土堆,实际上是芦苇,举火(点烽火)用的,堆芦苇的地方叫积薪堆。点不同的堆数和捆数的芦苇,冒的烟和着的火是不一样的,根据火的大小和烟的大小就能判断出敌人有多少人,古代烽燧当中的举火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军事通信方法。

升幡,幡和烽火共同发生作用,升几面旗也是在告诉我们对方来了多少人。升起的幡表示敌人和我们之间的距离。

古人通过烟、火和幡的配合来完整地传递敌情。

汉代烽火信号标志约有烽、表、烟、苣火、积薪五类,前三类白昼使用,苣火主要用于夜间报警,积薪昼、夜兼用。

第一品,敌十人以下在塞外者:昼举一蓬,夜举一苣火,毋燔薪;

第二品,敌十人以上在塞外,或一人以上、五百人以下入塞者:昼举二蓬,夜举二苣火,燔一积薪;

第三品,敌千人以上入塞,或五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攻亭障者:昼举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二积薪;

第四品,敌千人以上攻亭障者:昼举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三积薪;

第五品,敌已据守亭下障城者:昼举亭上蓬,夜举离合火。

汉长城遗址

提起长城,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起,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句话。实际上,这句话特指的是明长城,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有修筑过长城,但是敦煌汉长城的年代,却比嘉峪关的明长城早了1300多年。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一共出使两次西域。

第一次被扣押十几年了,第二次顺利完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但张骞等一行人不幸被匈奴全部被抓获。一直在匈奴停留了十年之久,公元前129年,张骞趁着敌人懈怠的时候果断的逃出了匈奴王朝。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这个时候的汉朝已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我们国家向外出口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进口宝石、玻璃器等东西。

#春日生活打卡季#​

下一代

时代报告杂志社

河南建材杂志

美术文献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