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脑剥线机

起名三余为什么鲁迅小时读书的私塾原名三余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鲁迅幼年在绍兴就读于寿镜吾先生的私塾。私塾里挂着一块木制横匾,白底黑字,上书“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梁同书原来写的是“三余书屋”。

为什么取名“三余”呢?这是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他的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思是冬季是农闲季节,可充分利用,晚上是一天闲暇的时候,可充分利用,刮风下雨不出工,亦可用来读书。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序》中说过他“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睱,读其文”。私塾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儿童爱惜时间。不过儿童以读书为本,无所谓抓紧余睱问题,这大概是改名“三味书屋”原因之一。

“三味”是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的。“三味”是什么意思呢?据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说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 (xī) 醢(hǎi)”。经指四书五经;肴馔即丰盛的筵席;醯是醋,醢是肉酱,醯醢借指调味品或饭余点心。总起来的意思是读书既是生活之必须,又极有味。

但是也有人觉得这样解释过于死板。“味”,古语有“含味经籍”,即辨味、体味、玩味的味。至于“三”,是一个约数,表示多的意思。古语有“三思而后行”,“君子有三思”,这些“三”都是再三的意思。因此“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儿童读书时要反复琢磨、再三辨识、多多体味领会的意思。

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快车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制度改革卓有成效

企业改革与管理官网

三角洲官网

旅游与摄影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