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周边起名地名漫谈寻找地情印记中的太仓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头条创作挑战赛#
陈健
现代田园城——太仓
作为写在大地上的历史,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可以说,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群历史背影,勾勒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雪泥鸿爪的种种瞬间。在太仓境内的地名,很有一些自身的地情印记,笔者略作归纳,总结了以下六点:
地名中的水系情缘
浏河古塘
太仓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网地区,自古被称之为“江南水乡”,河流密布,塘浦纵横,通江达海。全境水系交织,舟楫便利,民居多傍水而筑,集镇常临河而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沙溪的明清临水建筑景观、苏州市历史文化名镇浏河的核心街区,以及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直塘等就是傍河而兴建的。因此,在太仓地名含义中,多有挥之不去亲水情结,仅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时24个乡镇的名称中,其义大多与水有关,如浏河、沙溪、娄东(娄江之东)、板桥、陆渡、新塘、茜泾、浮桥、九曲、璜泾、鹿河、老闸、直塘、新湖等。即今在6个建制镇和两个街道中,仍有浏河、沙溪、浮桥、璜泾等4镇和娄东街道、陆渡街道,与水有割不断的联系。至于撤县建市时329个村名中带水的就更多了,有以泾、塘、港、河、湾、滩、沙、渔、沥、浜、洋、蒲、浮、江、海、池、浦、浪、荡、滨、泗、洲、湘、漕、涂、洪、沼、流、湖、川、溇、水、源、沿、渠等命名的,或以因水而设的闸、桥、渡、圩、井等命名的。有的村名中虽不带水,却是直接用河流名命名的,如向阳、长春、朝阳、杨林、鹿鸣、苏张、六里、七丫、六尺、石孔、三里、大众、南转等。受水流影响显著的地方,甚至还形成水系列化地名群,如以“泾”命名的有沼泾、胜泾、长泾、洪泾、洞泾、半泾、双泾、米泾、高泾、陈泾、渠泾、管泾、子泾、钱泾、丁泾、东泾、新泾、缪泾、泥泾、枫泾、洙泾等。此外,江南水网地区有一显著特征就是河多桥多,便于人们交通出行,而以桥命名的地名,随处可见。还是以村名为例,带“桥”的有魏桥、花桥、小桥、双桥、杨桥、夏桥、虹桥、泥桥、塘桥、项桥、新桥、葛桥、何桥、石桥、张桥、高桥、童桥、仪桥、浮桥、马桥、邵桥、赵桥、方桥、孙桥、包桥、黄桥、洙桥、夏家桥、长桥等。太仓其他各类地名中,含义与水相关的名称,更是信手拈来。让人一见地名,即能顾名思义,自然联想到所在地曾经的或现时的水乡风貌。
地名中的山陵情思
穿山旧影
太仓为江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又是江南水乡,多水缺山,是一块清流萦回的江南绿野。历史上曾有过一座穿山,虽不高,却不失为平原中一景,也曾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在此驻足流连,吟诗诵文。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遭人为夷平,成为无法弥补的历史留下的遗憾。然而有趣的是,在明清娄东(太仓别称)园林及一些地名中,山名却有不少,如弇山、镇洋山、玉影山、文笔山、仰山、茜山、学山、王家山、丹山、之山、三山、云山等众多名称,并由此又衍生出许多高出地平面冈、墩等名称,如冈身、重冈、东陵冈、上冈身、下冈身、归吴冈身、七冈、烟墩、松墩、抛沙墩、逃鹿墩、痴婆墩、牛郎墩等。很自然地把人们对大自然尤其是苍翠青山的回归和依恋的情思,寄托于娄东文化的地名中,真切地流露出来。
地名中的人文情结
伟岸郑和
太仓地名命名中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取以记叙人文历史来命名。太仓是娄东文化的发祥地、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下凡地、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是昆曲诞生地,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崇文重教,流派纷呈。深厚的娄东文化积淀,给太仓地名抹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许多地名以太仓的历史名人或史迹、典故得名。特别是进入当代,反映得尤为突出,诸如纪念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在太仓刘家港起锚七下西洋故事而命名的郑和路、郑和公园、郑和大酒店、铁锚弄;以纪念范仲淹治水事迹的范坟巧石、范仲淹衣冠冢、范公亭、范公井;以元代漕运鼎盛时期南码头及海运仓遗址命名的海运堤路、南码头路、王泾仓场;以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故事命名的凤洲路、弇山路、弇山园;以娄东画派奠基人王时敏故事命名的、南园、西庐园、东园;以昆曲鼻祖魏良辅命名的良辅路;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命名的黄姑塘、黄姑塘路、黄姑塘桥、纤云路、鹊桥路、织女庙、牛郎墩等;以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命名的健雄路、健雄学院,紫薇苑社区;以太仓史上著名书院遗址命名的安道街、桴亭路、文华路、文澜路;还有正夫路、慎之街、明之街、荆石路、梅村路、十洲路、秋帆路、天如路、子冈路、宝忠路、野塘路等。所有这些地名,潜移默化地对当地百姓进行历史文化的浸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地名中的江海情怀
长江浪潮
太仓从元代漕运开始,经过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众口交誉的“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后来虽有一度因禁海而失去辉煌,但到了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仓依托长江优势,整体推进“港口码头、临江工业、现代物流、新港城”四位一体的大建设,太仓港立于潮头,蓬勃兴起,成为国家一类口岸,江苏第一外贸大港,也把太仓人“大江东去,勇于开拓”的豪迈情怀,彰显在港区地名命名上。港区道路地名中形成了一个“长江”系列,如长江大道、滨江大道、申江路、元江路、平江路、安江路、静江路、信江路、龙江路、瑞江路、望江路、洋江路等。港区地名中还有一个“港”字系列,如新港路、通港路、浪港路、金港路、银港路、兴港路、达港路、海港路、通港路及疏港高速公路等。地名中充分表达了太仓人对长江母亲河以及对太仓港的寄托、祈愿和追求。
地名中的田园情绪
田园风光
太仓的地名中,有很大一部分和田园风光有关,这同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向来是一个农耕社会,士农工商,除了读书做官以外,种田是最为难舍难弃的。民以食为天,百姓脸朝黄土背朝天,为了生存,对土地的膜拜向来如此。况且,田园风光,景色宜人,人们在一天劳累过后,总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籍,虽然生活难以如愿,但是人们善于创造,题一些具备田园风光的地名也是一例。因此地名中不乏梅园基、桑园基、野鸡浜、竹家浜、荷花浜、荷叶地、枫樟村、花园湾、荆树湾、芦花湾、柳园村、枇杷园、柿子园、杨树园、麻雀堰、野鸡墩、新鱼池、桠杈桥等等。不仅如此,一些文人墨客更是雅兴浓浓,本来也不是个农民,却在自己的园林中造出一些氛围,比如王时敏就在太仓城西十二里处归泾上,构筑了一出田园诗的别墅,取名西田,并自号西田主人、归村老农。在园中,有农庆堂、稻香庵、语稼轩、饭犊轩、逢渠处、巢安室等具有田园风光的景致,由此也可以看出,太仓人在题取地名时,有一种田园情绪不能忘怀。
地名中的家国情感
乡情萦怀
有句话说: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又有句话说:有国才有家。家国、国家,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在太仓的地名中,家国情感体现得十分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家族姓氏命名的居住地、桥梁、道路名可以说数不胜数,而且随处都有。二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类地名数量也很庞大。在原来的新湖公社,就有以“新”字作为系列的大队名,如:新桥、新建、新跃、新星、新兴、新乐、新卫、新华、新闯、新胜、新立等等,就是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三是体现爱国主义的地名为数也不少,如阅兵村、阅兵台(传为纪念韩世忠抗金所建)复兴公园(抗日战争胜利后取名,浏河公园前身)、云山塔(传为埋葬倭寇之地)、网船坟(俘获日本飞行员“四大天王”之一的山下七郎之地)等等。
总之,太仓的地名特点,对太仓的历史文化反映得十分厚实,成为一部不可或缺的乡情、乡忆、乡思、乡愁的地方历史教科书。
拟稿人| 太仓市地名咨询专家组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