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起名守仁好书推荐国士无双一代宗师上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近日与朋友闲聊到哲学问题,可惜我实在是不懂,只是恰巧问到一个问题:在我国古代中的能人异士当中有谁是可以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呢?

不知道小伙伴们会想起谁呢?我是自然而然想到了王阳明,一个颇具有争议性的人物。然而王阳明是什么人来的,不如我们一起来通过《王阳明传》了解一下他的一生。

图源网络 侵权联删

来自云端的孩子

但凡有大才之人出生总是带点神秘色彩的,我们今天的主角也不曾例外。常言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偏偏身在母亲腹中的这个孩子却已经十四个月而不见分娩,让其祖母甚是担忧。以至于其祖母夜有所梦,一位神仙踏云而来,从天而降于王家,王阳明自此诞生而取名王云,所出生的阁楼也是云雾妖娆,被命名为瑞云楼,为余杭一景色的同时还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

时间流逝,五年时间也是眨眼过去了,但王云始终是“贵人语迟”,始终未能开口说话,也正是如此遍寻名医进行治疗,始终无果。直至某日,一大和尚听闻此事前来算出王云五岁而不能语只因名为云,视为泄露天机而不能语。为此王父以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灵感,为其取名守仁。至此王守仁正式面向世人。

五岁改名而开口讲话,听一遍祖父读圣贤书而能背诵,就这样开启了王小神童的日子,也在祖父的教导下,开始博览群书。从论语、孟子到唐诗、宋词,再到儒释道典籍,如饥似渴地通读细品,恨不能读遍天下之书。同时深爱兵法书籍,常在家作势演练,奠定了文武之底,但万万想不到此子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淘气孩子王。

图源网络 侵权联删

抱负不凡的少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乃古代之定律,这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读书之人。大家读书的目的无非为了考取功名登科做状元,而我们的王守云同学却是“读书不为登第,而为学圣贤”。也正是这一回答让我们区分开了王守云与当时的读书人的差别,以至于某日于街边相士赠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简单的翻译就是,当你三十岁之时,就可以踏入圣人之境,当你四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你自己的圣人体系,当你五十岁之时,就可以成为圣人。是街头无良道士忽悠也好,是真神人指点迷津也罢,从此那个敢上房揭瓦的淘气孩子王似乎就此消失,成为了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别人家的孩子。

只是本性难移,空有理论而无法实践并不是王守云所喜欢的,在这大明多事之秋之际,也想为国效力。但也没办法,年纪稍小又无功名在身,只好研读圣贤书之际也苦研兵法,只盼望有朝一日能征战沙场。在其十五岁之际单枪匹马独自做侠客之行前往长城居庸关进行实地考察,对山川走势、地理地貌、蛮夷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心中演化防御进攻之事。

不仅如此,也正是在十五岁之际,洋洋洒洒写下奏折为朝廷平复流民暴动提出自己的御敌构想和克敌制胜的用兵谋略,只是当时的朱厚照并不在意也就没看到这份奏折。

图源网络 侵权联删

应试不第不动心

朱熹理学乃当时之大流,而王守云学习之只为更好的成为一位圣贤,这也是它与其他读书人所不同的地方,也衍生出一些趣事。

朱熹曾言: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至理。而王家种有一片竹子,王守云邀请朋友实践“格物致知”这一道理,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的盯着竹子看,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吃饭喝水,以至于本就体弱多病的王守云格竹七日后因过度劳累而晕倒,也正是这一次失败使其对朱熹存了怀疑,自己的成圣之路也遇到了障碍。格物致知本意在说一草一木皆有其存在的道理,而非在说格一物便可通世间万理,妥妥的钻了牛角尖。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格竹失败,恐怕也没有后续的龙场顿悟,也就不可能会有以后的“阳明心学”。此乃后话,以后再说。

时间流逝,也到了王守云二十一岁之际,再怎么不愿意也是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只可惜因为思想实在过于新颖而未能榜上题名。朋友安抚他,他却写下了“世人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可是落榜了就是落榜了,再如何表明心意也是于事无补,只好回家休息。趁机组建了龙泉山诗社,过着令人羡慕的神仙生活,既可陶冶心性,也可专心复习。

当其二十六岁之时,再次参与考试,也正是这一次考试发生了震惊朝廷的“会试泄题案”,唐伯虎等人终身禁考。而王守云本次考试中成绩优异,取得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以此开启了在工部和刑部打工的日子。打工的日子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并非一笔一画所能描述,姑且跳过吧。

到了三十一岁的王守仁,正式迎来了思想信仰的重大转变。因肺病复发而告假回乡养病,死亡的威胁以及打工的日子里所经历的那些事让他明白,圣贤之道不在于表面文章而在于悟透世间大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子有了阳明洞静修。

在洞中修行,希望自己可以远离红尘,成仙成佛。但又该如何舍弃父母的深恩、人间的亲情呢?这实属矛盾的事情让其百思而不得其解,但也让其最后悟通了,人活于世间还需有所担当的,不可抛弃亲情和该尽的责任。至此,王守仁扫清心中疑惑。再一次感到人间俗世才是最真实、最亲切、最温暖的所在。

也正是如此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让王守仁的信仰由天上落到人间,由虚空变为实有,自此王阳明也正式面向世人,而不再是王守仁。

图源网络 侵权联删

未完待续,请看下回分解。

现代商业杂志社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佛山陶瓷

管理学家期刊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