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杠精从今天起学做一个杠精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庄子:""这鱼自由自在的游着,他们很快乐啊!"(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高不高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高不高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018年,"杠精"这个词突然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百度上对它的解释是: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可以看看上面的这段对话,他们可谓是杠精界的鼻祖了。
大家看到杠精都避之不及,因为杠精们最大的特点是:反驳。
他们常常会说:"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吗?","然后呢?","所以呢?"于是,他们常常因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气死"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做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杠精"真的不好么?恰恰相反,如果你身边有"杠精",请珍惜ta。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你缺乏对信息批判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接收到很多信息,来自各种公众号,各种新闻平台,各种人……今天可能A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明天可能B就会说:"实践出真知。与其读书,不如脚踏实地的干。"
我们会看很多公众号,也常常会觉得很多公众号讲的特别有道理,有理有据。
后来,我们公司出了名的杠精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思考了许久,:"别人跟我推荐XX书会这个app,但我不愿意听,这些在上面解读书的人,凭什么认为他们说的就是对的?"
我当下第一反应是,您的确就是杠精本精了。但是后来,这句话却一直在我脑海中,的确,专家们说的话一定都是对的么?
当然,我并不是让大家对别人说的任何事都没有理由的反驳。而是希望大家在接收到讯息或者自己得出结论之前,多问一些问题来验证它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
事实上,很多时候,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和遗忘:
1、 理由并不是唯一的
"小A真聪明,老师才教的知识,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相信我们从小大大都会听到过类似的话,然后在自卑里沉迷得无法自拔。
然而小A真的是只是因为聪明才学的快吗?会不会他提前已经学过了老师教的这个知识?会不会是他回到家里之后自己做了很多相关的练习?
2、 价值观假设
"上大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没有必要一定要上大学。研究表明,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的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大学文凭。大学学到的东西很少能真的运用到工作中,你在上大学的时候,人家都开始赚钱了,工作中学到的比大学学到的多得多。"
类似这种的话乍一看特别有道理,就像我们很多时候看的那些公众号一样。但是呢,他却把你带进了价值观假设的坑里。因为,这种理论的前提就是:物质的收获远远大于非物质的收获。
3、 描述性假设
"作为一个培训部的新员工,你要多跟小B学一下课程设计的知识,他的授课技巧特别好。"这就是一个描述性假设带来的误区。描述性假设往往会把一些理由当成是理所应当的。比如在刚刚的这句话中,你怎么证明一个授课技巧好的培训师,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能力也很强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上的这些信息误区。
因此就要我们能够像"杠精"一样,批判性地去思考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做一个"杠精",以后在看到信息、或者听到别人说的观点时,你可以试着问以下这些问题:
希望大家从今天起,都能学做一个"杠精",学会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从被动接受讯息到主动思考讯息,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因为只有会问问题、有批判性思考的人,才不会轻易地被别人带到"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