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起名用多少画读诗究竟有什么用之一王维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读诗,究竟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以王维的古诗《画》为例来谈一谈读诗的作用,并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来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所谓阅读思维,就是阅读时的思考,通俗地说就是阅读时思考什么,怎么思考。阅读思维要有品质。最一般的阅读思维就是读了什么,思维的结果就是记忆;而高品质的阅读思维不仅思考读什么,更要思考为什么,并且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去思考,从而获得不同层次的阅读感受。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阅读思维,读诗,才有作用。
先来看王维的《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简单的五言绝句,全诗20个字,没有生僻字,语意浅显易懂,很适合孩子阅读。所以,好多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教孩子背诵这首诗,好多少儿启蒙读物收入这首诗,小学低年级的课本也收入了这首诗。然而,细想一下,孩子很小就背诵了这首诗究竟有什么用?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中考、高考从来没有看过它的默写,写作训练中,孩子很少有机会把诗句引入自己的作文,更不会要求孩子写这样的语言。所以,简单的把四句诗背诵下来没有什么意义,反过来想,只是徒增记忆垃圾罢了。
其实,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广受青睐,不是因为它适合背诵,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可以训练孩子们的阅读思维:
首先,提出最浅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根据题目和诗的内容,可以知道,王维用四句诗描绘了一幅画。
2.王维面对的这幅画中,画了哪些内容?
根据四个诗句中的“山”“水”“花”“鸟”四个字可以把握诗句所描写的“画”的内容。
3.画中的山、水、花、鸟各有什么特色?
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可以把握诗中所描写景物具有“山有色”“水无声”“花常开”“鸟不惊”的特点。
这样浅层次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孩子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孩子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其次,围绕诗句,提出一些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兴趣,训练思维。
1.诗人为什么要强调“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究竟是强调查什么?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少儿读者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并不是到远处看山才有颜色,而是强调画中的山,无论到什么地方看都色彩鲜明;而水呢,也不是近听才无声,而是画中之水太过形象逼真,让人忘记了这是一幅画,而是真正的流水,情不自禁地凑近去听那流水的声音。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同样这幅画栩栩如生的效果给观赏者带来的疑惑和震撼:春天已过,但盛开的花儿还在;人已来到跟前,但鸟儿却没有惊慌而飞。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合常规的现象呢?因为眼前看到的是一幅画,花儿鸟儿只是画中之物,但是,因为画家技艺精湛,画中之物形象逼真,让观赏者已经忘了它是画中之景物了。
如此思考,读诗,就不会只是简单的把四句诗背下来,而是真正深入的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感悟作者这首诗惊人的表现力。
诗歌阅读,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阅读、思考,训练我们的阅读思维,让我们不仅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还通过有广度、有深度的思考,理解这首诗“为什么这样写”。
当然,阅读的初期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引导孩子阅读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品质。
阅读固然重要,阅读思维的训练更重要。没有阅读思维训练,阅读的结果只是给阅读者的大脑里增加一些记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