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起名画了无数山你却找不到一座山艺术家
2025年10月21日 雪梨资讯
画了无数山,但你却找不到一座山。
《灵山:田卫个展》近日在寒山美术馆揭幕。灵山、茅山、香山、茂山、梅花山、栖霞山……放眼望去,展厅现场很多作品都是以“山”来命名,展览主题也取名为《灵山》。
但遍寻展场,却并不见任何一座“山”,哪怕是象征性的描绘。
■展览现场这是艺术家田卫在故乡江苏的首次大型个展,展览通过他独特的创作视角与手法,带领观者探索其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该展览也被称作是田卫的一次寻山之旅。
一场不同寻常的寻山之旅在策展人盛葳看来,“山”对于田卫而言,更多是一种“想象”。而意义也正诞生于这种想象之中。
盛葳指出,当艺术家以“山名”来勾连起观者与画作之间的某种联系,并尝试对这些话题进行解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艺术家在调和这种因为抽象所带来的复杂感。
■展览现场除了田卫的作品外,展厅中有一面以“艺术史传统中的‘山’”为主题的学术墙。里面涵盖了《溪山行旅图》《踏歌图》等经典山水画作,恰合本次展览的主题——“灵山”。
■展览现场这些经典山水画中的“山”,也是艺术家田卫所延承的传统来源,所印证的是一种参合有当代转换和思考的“传统观”。
据盛葳介绍,田卫原本是山水专业出身,遍摹古代山水名迹。他早期的创作中的确也是表现这样的题材,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近日的面貌。
■《善高》宣纸水墨,矿物质色,丙烯,水彩田卫画山,有的他自己很熟,爬过很多次,有的却只是听说。
大部分作品,都诞生于田卫某一瞬间的回忆或想象。小时候,每到秋天,北京人都去爬香山、看红枫。当他开始回忆某个秋天,香山就成了红色。
■《香山》 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他喜欢的翡翠,以及他与友人一同吃饭时,农家院子里几十亩的桃花,都会得到极简的抽象外化,以此,开启一场内心的寻山之旅。
在这场寻山之旅中,田卫会用很多遍墨,由浅到深,一遍遍的点染,干之则染,染后待干,“透叠绘制”出镜像。有的作品仅仅局部就点染超过几十遍,有的作品甚至超过了两百遍。
据田卫透露,在创作前,为了让墨水和纸变得“特别好用”,他还会花很多时间先做纸。通常创作一幅作品,光做纸过程就要持续两个月,像是与一个陌生人,从开始接触直至成为莫逆之交。
山间一线天“仿佛若有光”在田卫的作品中,最醒目也最引人入胜的是画面上纵向的或横向的两道光线,无论是哪种光线,都给人以干净、纯粹的感觉。
■《有顷之二》 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那道反复出现在画面上的光芒,横——如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可以从黑夜抵达黎明;竖——如山间的一线天,是武陵人通往桃花源的那“仿佛若有光”的狭小山口。这些作品更像是艺术家田卫对自我的“道”的内观的外现,一种明心见性的真实。
■《梅花山之二》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
■《茂山》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认为,艺术家田卫所追求的是以水墨为媒材创作的内观状态。他在创作过程中默念心咒放空自己,让空灵寂寥的意识流跟随笔尖游走,水墨层层渲染,经过时间的渗透,赋予宣纸深刻而神秘的力量,塑造出一种朦胧内敛的色彩与质地。
展厅里,还有一个装置区域,搜罗了苏州大街小巷角角落落的落叶,展陈其中的三幅作品,都经过了上百遍的书写和渲染。在这场宣纸的水墨哲学里,揉皱的是纸,染过水墨的,也是纸。这正是田卫灵感源头的呈现:“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装置作品当这些作品初入眼帘时,有的观众表示,什么都没有看懂。
确实,并无多变的形式感,无法一下子博人眼球。田卫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只有一个颜色,由中间的一条光辐射开去,然后像是精确计算一般,构图对称,工整,晕染至两侧。
但是,观者若在画前静静站立与感受,却可以吸收掉身上令人浮躁的气息,让心灵得以歇息。
■展览现场有人循着画展名字“灵山”而来,却没有在画中找到“山”,感到失望。但也有一部分观众面对作品,延伸出了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段当代背景下当代人寻山的全新旅程。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每个人都是一座灵山。”田卫是一座灵山,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追寻自我。而每个观众心里也有一座灵山,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共鸣,找寻自己心中的灵山。
《灵山:田卫个展》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
展览地点:寒山美术馆(苏州高新区太湖大道999号)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