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民互联网

笨鸡退毛小窍门农村散养土鸡掉毛影响产蛋量

2025年10月28日 雪梨资讯

今天上午,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说他家散养的土鸡(母鸡)老掉毛,是否正常?在经过一番交流后,我肯定的告诉他不正常。其一,他家的土鸡已经过了生长期,正常的掉毛应该在换羽的时候。比如在3周龄左右时的绒毛换硬羽,育成中期和育成后期的换新羽等。其二,季节不对,正常情况下,土鸡的正常换羽季节应该在冬季,而现在才刚刚入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母鸡,出现掉毛现象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母鸡一旦出现不正常的掉毛现象,就会伴随产蛋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为什么生产中的土鸡会掉毛?啄羽,这个词在养鸡业大家都知道,现实中近年来较少发生,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发生。尤其是养殖新手,在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啄羽的情况。如果鸡场发生啄羽,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很快就会感染全群,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羽虱引起的掉毛,不过这个跟正常的换毛很容易区分,具体可以观察鸡群掉落的羽毛完整度来判断。如果发现掉落的羽毛根部不平整,那多是因为羽虱所造成的。而且平时也可以根据鸡群的动态来分析,如果鸡群无缘无故躁动不安,就需要注意了。交配,公母鸡在交配过程中也会导致母鸡掉毛的现象。

为什么啄羽、羽虱、交配会导致土鸡掉毛?啄羽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就是鸡群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啄食羽毛的情况。如果鸡群发生啄羽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快就会传染全群,那时就不是鸡群掉毛的问题了,很多情况下弱势的鸡会被啄死。羽虱,顾名思义就是依附在鸡群羽毛上的一种寄生虫,包括进食、繁殖、休息都在鸡群羽毛根部,在羽虱吸食过程中,不但会使鸡群产生瘙痒而引发啄羽,也会导致鸡群羽毛变得脆弱,从而出现掉毛的现象。公母鸡交配时,公鸡爬踏母鸡,因指甲过长导致母鸡背部的羽毛被撕扯掉,尤其是公鸡的饲养密度过大时,这种现象更严重。

如何预防啄羽、羽虱、交配引发的掉毛现象?引发啄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饲养密度过大、光照过强或日粮营养不平衡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饲养密度,不管植被如何,放养场地的密度最好都不要超过100只/亩,鸡舍控制在每平方米20只以内为宜;光照强度不能超过50LX,时长不超过16小时,并保持恒定;提供营养充足,且各元素平衡的日粮,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羽的关键。鸡群发生啄羽的情况后要及时把病鸡隔离治疗,以免传染全群。发生羽虱多是因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所以,平时要按时清理场舍内的鸡粪和灰尘,并做好消毒工作。放养场地因面积大,消毒的成本过高,一般情况下可以免掉。这里要注意的是鸡舍的消毒,在进行的时候要彻底些,尤其是要注意带鸡消毒。因为羽虱不像体虱,它是一直寄生于鸡群羽毛上的。鸡群感染羽虱时要及时喷杀虫药,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鸡体皮肤喷湿。在我们散养土鸡过程中,为了提高母鸡的产蛋量,或者是为了繁殖,母鸡群体中都会放几只公鸡混养。但是公母鸡在交配过程中,因公鸡的指甲过长、或饲养密度过大,就会加大母鸡因交配掉毛的发生几率。所以,要及时发现并修剪公鸡指甲,具体修剪视现实情况而定,同时控制好公鸡的密度,建议最大比例不能超过1:25。

在实践生产中也可以采取强制换羽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具体需不需要进行强制换羽,要视鸡群产蛋量而定,如果母鸡能正常产蛋就没必要去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了。如果发现母鸡产蛋量下降明显,比如超过30%以上时,建议采取强制换羽,不然料蛋比会很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在产蛋高峰期之前进行。

较为实用的强制换羽方法就是控光控料:

控料,完全停止配合饲料的供应,只单纯投喂一些稻谷或玉米,使母鸡采食量下降,营养不足而停产换羽。控光,在控料的同时降低光照的强度和时长,具体可以更换低功率光源,或采用遮光的方式来降低光照强度,把产蛋期的16小时光照时长缩短至一半或以上。

小结

在实践生产中,鸡群掉毛可以分为正常和不正常。所以首先要了解土鸡的生长规律,小鸡从出壳到开产就有3次正常的换羽过程。产蛋期的母鸡也会随日龄的增加而换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季节和母鸡的产蛋量来判断,如果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寻找原因并改善。至于强制换羽,饲养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选择淘汰比较好,因为控光控料说着简单,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搞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养殖计划。

武侠故事期刊

现代营销杂志社

理科爱好者杂志官网

体育风尚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