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烟花爆竹

高足盘断代小窍门一篇文章详解隋朝瓷器造型

2025年10月28日 雪梨资讯

隋代青瓷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型而有所变化,创制了许多新的器型。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两种:带流者以鸡头作流,无流者都为盘口,一般习惯上称之为“鸡头壶”和“盘口壶”。

鸡头壶由两晋到唐沿用的时间很久。其造型为洗口,以鸡头作流,肩部贴附双系。其演变趋势为鸡头出小到大,壶身中矮小到瘦长,系的形式由条状系到桥形系等。

隋代鸡头壶壶身较南朝更为瘦长,壶口更高,颈变细,中部还有弦纹装饰。鸡的头部又趋向于写实,柄仍保留着南朝时期的双龙形柄,肩部双系出现了新的形式,足邠微向外撇。

隋白瓷龙柄鸡首壶

盘口壶多流行于南方。它的基本特征为盘口,有颈,系都贴附在肩上。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通体由矮小发展为高大,盘口逐渐高起,颈由短到长,腹部出圆发展到椭圆。系由桥形系演变到条状系。隋代的盘口壶通体变得瘦长,盘口更高而微撇,颈长而 直,腹呈椭圆形,系的形式多为条状。

隋代寿州窑青釉盘口壶

罐最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流行于南北两地。北方常见并具典型性的罐,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常凸起弦纹一道,分器身为二等分。肩上贴附二系、三系或四系,以四系者居多,一般称它为“四系罐”。

四系罐最初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卜仁墓中,随后又在河南其它地区和陕西、河北等省出土不少,但在南方的隋乐中很少发现。 可见它是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为北方人喜用的一种器物。

隋青瓷四系罐

隋朝的四系罐和南北朝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腹部山起弦纹一道,代替南北朝的覆莲花瓣装饰。 南方较为流行的罐子,罐身瘦长,口直而大, 无颈、丰肩、瘦颈、撇足。肩部贴附六系或 八系。一般称它为六系罐或八系罐。

隋青瓷四系罐

湖南湘阴窑烧制的一种盘口罐,在形制上与北方出土的四系罐有较大的不同。盘口浅,颈细而短,圆腹、平底、肩部立四系, 腹部往往装饰弦纹数道,弦纹之间印有朵花与卷叶纹一周

瓶是出自北朝时期的洗口瓶演变而来,盘口,短颈,平底。它的主要变化是在腹部。北朝的瓶,腹瘦长,最大腹径在近底处。隋瓶的颈变细长,腹径阔大略呈椭圆形。

瓶的造型在隋代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安徽淮南窑中的盘口四系瓶。盘口外撇,长颈、溜肩、平底。颈部装饰凸弦纹数道,领肩交界处贴附两系或四系,腹呈椭圆形,颈与肩部往往有朵花卷叶纹和莲瓣装饰,形式美观。此种瓶在安徽地区出土.较多,在河北景县封氏墓中也有出土。但胎釉有所不同,可能为北方窑的制品。

隋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陕西西安隋墓中出土的另一种盘口瓶。在形制上与此又有较大的区别,其特点是颈中部细小, 并装饰以凸弦纹二道,腹部丰满,腹以下收敛,平底。

湖南湘阴窑烧制的一种八棱形短嘴壶,是一种新的造型,但还保留着盘口带系的形式。

高足盘在南北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基本特征是浅盘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圈线纹,沿线纹留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支烧痕迹。下承以高空心喇叭状足。高足盘在南北瓷窑都大量烧制,是隋瓷中一种典型的器物。

隋青釉高足盘

更多陶瓷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李国刚的《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

汽车电器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官网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