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检测系统

固定蜡烛小窍门年味记忆纸灯笼

2025年10月28日 雪梨资讯

小时候最盼着过春节,除了能穿新衣、收压岁钱,还盼着过正月十五,因为正月十五有吉祥、喜庆的灯笼。

家乡在农村,虽然那个时候日子并不富余,可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给小孩买一个灯笼。那时的灯笼是用纸糊的,七彩的皱纸,折成波浪纹,再糊成圆柱状,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

上下底都是用薄纸板做的,底板上有一个可以固定蜡烛的小铁架。点灯笼时先把灯笼折叠着,燃亮底板上的蜡烛后,再把边缘提起来。这个动作很讲技巧,如一时性急动作过快,拉动时的风就会把蜡烛扇灭,或是不小心把灯笼壁烧穿。

虽说灯笼要等到元宵节才能点亮,可很多性急的小孩刚过了年就开始挑着灯笼出家门。只要有一盏灯笼挑出门,整条街的人都能看到,于是那些在街上玩的孩子也会央求大人把自家的灯笼点亮。

正月十五这天最热闹,天刚擦黑,我和弟弟就点上灯笼,一人提一个,喊着小伙伴的名字跑到大街上。其实,大街上早就有小孩子提着灯笼在跑了。要好的小伙伴们结成一对,挨家挨户地给人家照灯笼,一边照,嘴里还要一边说着歌谣“照毛虫,照毛虫,锥子扎,麻线缝,看你腚疼不腚疼”“照毛虫,照毛虫,照得毛虫不露头”,家里的角角落落都要照到,连人的眼睛也要照到。

老人们的说法是元宵的灯笼照了眼睛,眼睛会明亮,不得眼病,而照到角落里,角落里就不会生那些害虫。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这里边包含的美好愿望,只是觉得灯笼打着、照着真开心,看到自己打的灯笼能给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带来一张张欢笑的脸,就觉得真开心!

那时候,晚上要比现在黑得多,可街巷上都是提着灯笼的小孩,他们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到东家转转西家看看,边走边互相比较着谁的灯笼更好看一些,一直转到蜡烛快要燃尽了,才肯回家睡觉。那时的大人也不必担心孩子会丢掉,那个年代的孩子就像放养的小鸡,到时候自然就会回家,根本不用担心。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过节打灯笼的少了,传统的纸灯笼也被五花八门的塑料灯笼取代。每年的春节我也会给孩子买一个灯笼,但在城市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世界里,灯笼的光芒显得渺小而孤单,这更让我怀念儿时乡下的纸灯笼,尽管它此时已在老家的一角被灰尘所覆盖……

文字:天心明月

运动休闲编辑部

居舍杂志

河北画报杂志社

体育视野

  • 友情链接